正文 第57章 突尼斯戰役(1)(2 / 3)

搶灘登陸

根據作戰計劃,10月22日、26日,東部、中部特混艦隊分別自英國起航。11月5日晚,兩支艦隊同時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先向東航進,進入地中海。意大利海軍司令部發現了同盟國的這一大規模運輸行動,並判斷盟軍的目標必定是阿爾及利亞。但德國人否定了意大利人的判斷。在這個判斷上,兩國人產生了分歧,也預示著同盟軍大規模運輸行動的成功,他們估計,同盟國的登陸運輸隊將開往法國南部。隨後,又認為它們會駛向克裏特島、的黎波裏,或者可能前去增援馬耳他。因此,在不敢斷定的情況下,希特勒隻下令加強地中海的軍事力量,並通知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做好執行占領法國南部的“阿提拉”計劃的準備工作。於是,軸心國的潛艇、水麵艦艇和飛機都集中在西西裏海峽,而對同盟國的運輸艦隊視而不見,沒有采取任何進攻行動。東進的盟軍艦隊於7日晚駛至預定登陸地域北部時,趁夜突然轉向南航行,直撲登陸地點,從而達成戰役的突然性。

東部特混艦隊3.3萬人在英國皇家海軍少將哈羅德·巴勒爵士的指揮下,於8日淩晨1時開始在阿爾及爾及其東、西兩麵,將英、美部隊送上岸。擔任登陸部隊指揮官的是美國查爾斯·賴德少將。在西麵,英軍順利占領灘頭;在東麵,載運美軍的船隻被意外的浪潮衝離海岸數公裏,在黑暗中造成了一些混亂。但天亮後,也很快控製了局勢。由於美國人事先做了安排,盟軍登陸時隻遇到象征性抵抗。他們上陸後迅速向內陸目標推進。許多法國部隊,包括兩個重要機場的守衛部隊,都不加抵抗繳械投降。

與此同時,2艘英國驅逐艦“布羅克”號和“馬爾科姆”號懸掛美國國旗載著1個營的美國步兵,試圖奪取阿爾及爾港口,卻遭到法軍的猛烈抵抗。最初,在黑暗和陌生的水域中,驅逐艦沒能順利找到通往港口的狹窄入口,後來,這2艘驅逐艦剛一駛近入口,就遭到猛烈的炮轟。“馬爾科姆”號受重創後撤出戰鬥;而“布羅克”號也經過4次的奮力拚搏,才衝過交叉火網,靠上碼頭。將運載的部隊送上岸。在火炮的轟擊下,“布羅克”號受創後設法撤離,同時登陸部隊則遭到火力壓製,陷入法軍的包圍之中暫時進入了僵持狀態。下午,羅伯特·墨菲終於說服恰好在阿爾及爾探望患病兒子的達爾朗海軍上將,讓他授權法國駐北非的司令官進行停戰談判。11月8日18時40分,法軍下達了一道口頭停戰命令。20時,美軍正式接管了阿爾及爾。兩天後,達爾朗在貝當元帥的秘密認可下,向北非的所有法軍下達了停火命令。

中部特混艦隊3.9萬人由英國皇家海軍準將托馬斯·特魯布裏奇指揮,於8日淩晨1時30分,在奧蘭以東的阿爾澤灣和西麵的安達魯斯實施登陸。登陸部隊為美軍,指揮官是美國勞埃德·弗雷登德爾少將。英國陸軍沒有參加在奧蘭的登陸作戰。原因是英國曾在1940年7月對奧蘭附近的米爾斯克比爾的法國艦隊實施過攻擊,曾極大地激怒過法國人。為保證這次登陸成功,盟軍司令部調派了當時美軍中訓練最有素的部隊——第1步兵師全部和第1裝甲師的一半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