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孫天勝、王恒君、李芳:《魯南奇峰抱犢崮》,山東棗莊日報社印刷廠1991年5月版。
① 王仲廉:《征塵回憶》,台北煜洲排版打字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978年版,第214—215頁。
① 小方:《血戰居庸關》(三),《大公報》1937年9月29日第2版。
① 姚國俊:《台兒莊一帶作戰記》,《徐州會戰》第210頁。
① 《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第1分冊,第34頁。
① 範令:《魯南會戰中的奇跡》,上海《文彙報》1938年5月3日第3版。
② 《魯南會戰各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99—100頁。
① 苟吉堂:《中國陸軍第三方麵軍抗戰記實》,第90頁。
② 《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各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役資料選編》,第101頁。
①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第601頁。
① 胡璞玉:《抗日戰史·徐州會戰》(三),第140頁。
①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第604—605頁。
① 胡璞玉:《抗日戰史·徐州會戰》(三),第142—143頁
② 苟吉堂:《中國陸軍第三方麵軍抗戰紀實》,第73頁。
① 《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第1分冊,第37頁。
② 侯象麟:《第二集團軍台兒莊戰役實錄》,台北《傳記文學》第32卷第4期,第31頁。選自《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232頁。
① 《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各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07頁。
① 苟吉堂:《中國陸軍第三方麵軍抗戰記實》,第15頁。
② 《抗戰名將羅芳圭靈櫬抵漢》,長沙《大公報》1938年4月15日第2版。
① 《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各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08—109頁。
②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第608頁。
③ 侯家麟:《第二集團軍台兒莊戰役實錄》,《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233頁。
① 萬迪生編:《台兒莊血戰史》,新時代出版社1938年版,第80頁。
① 《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249頁。
② 原文如此,孫連仲應為集團軍總司令。
③ 萬迪生編:《台兒莊血戰史》,新時代出版社1938年版,第80—81頁。
① 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俄兩國軍隊在東普魯士所進行的坦能堡之戰。1914年8月,德第八軍主力在東普魯士的古屏能攻擊俄第一軍遭失敗,德第八軍司令官辭職,由興登堡元帥接任。興登堡接任後改變了戰法,著第八軍主力後撤,而決定先擊破由瓦哨——烏斯道進攻的俄第二軍。此時,俄第二軍正在坦能堡猛攻德第二十軍團,其以優勢兵力壓迫,德軍形勢殊危。興登堡元帥一麵命第二十軍團盡力抵抗當麵之敵,一麵調兵遣將,對俄第二軍形成包圍之勢,而後發動總攻,一舉將俄第二軍全部殲滅。是役德軍俘敵9.6萬,斃敵愈10萬。
① 《新華日報》1938年4月13日第3版。
② 陳誠、陸詒等著:《台兒莊血戰記》,現代出版社1938年版,第23頁。
① 《新華日報》1938年4月17日,第1版。
② 《掃蕩報》1938年4月8日第3版。
① 《新華日報》1938年4月10日第2版。
① 萬迪生編:《台兒莊血戰史》,第82頁。
① 《武漢日報》1938年5月4日第2版。
② 《國民政府公報》1938年5月11日。
① 《武漢日報》1938年6月1日第2版。
② 萬迪生編:《台兒莊血戰史》,第83頁。
③ 陳文傑編著:《殲敵台兒莊》,第87頁、第88頁。
④ 萬迪生編:《台兒莊血戰史》,第83—84頁。
① 萬迪生編:《台兒莊血戰史》,第84頁。
② 陳文傑編著:《殲敵台兒莊》,第88頁。
③ 陳文傑編著:《殲敵台兒莊》,第89頁。
①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第614頁。
① 《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各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16頁。
② 《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各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16—117頁。
① 《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各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17頁。
② 《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各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18頁。
③ 《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各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18頁。
①《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各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18-119頁。
① 《第二十軍團魯南會戰各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20—121頁。
① 《第三十師台兒莊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50—51頁。
② 《第三十師台兒莊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51頁。
③ 《第二集團軍台兒莊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3頁。
① 《第二集團軍台兒莊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4頁。
② 《第三十師台兒莊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51頁。
① 《第二集團軍台兒莊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4頁。
① 《第三十師台兒莊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52頁。
① 《第三十師台兒莊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53頁。
①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第619頁。
① 《第二集團軍台兒莊戰役戰鬥詳報》,《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台兒莊戰役資料選編》,第17—18頁。
①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第615頁。
①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第618頁。
② 此件係軍令部抄呈蔣介石之李宗仁、白崇禧電。
①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第618-619頁。
②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第619頁。
① 長江:《慰問台兒莊》,《大公報》1938年4月15日第3版。“×××路”,指第二十六路。
① 《孫連仲將軍會見記》,漢口《申報》1938年4月15日,轉引自漢口《半月文摘》,第2卷5期。
② 長江:《慰問台兒莊》,《大公報》,1938年4月15日第3版。
③ 《日本士兵澀穀升日記之一段》,《中國抗戰畫史》第158頁。
④ 《敵軍的自承》,《大公報》1938年4月16日第3版。
① 陸詒:《遝進台兒莊》,《新華日報》1938年4月12日第2版。
② 《李宗仁回憶錄》,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版,第517頁。
③ 《陳誠部長談台兒莊會戰經過》,《新華日報》1938年4月13日第3版。
① 《論持久戰》,《毛澤東選集》第453頁。
② 韜奮:《台兒莊留下了什麼?》,《抗戰三日刊》第62號(1938年4月13日)。
③ 符致興譯:《台兒莊之戰》,(上海《大陸報》1938年4月9日),《團結報》1993年4月14日第2版。
① 《英德美輿論對我抗戰前途樂觀》,《掃蕩報》1938年4月10日,第3版。
② 符致興譯:《台兒莊之戰》,《團結報》1993年4月14日第2版。
③ (美)費正清、費維愷:《劍橋中華民國史》(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596頁。
① 轉引自《陳誠部長闡述徐州會戰清算與我空軍征日意義》,《新華日報》1938年5月25日第2版。
①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第648頁。
② 《陳誠私人回憶資料》(上),《民國檔案》雜誌1987年第1期,第18—19頁。
③ 唐德剛:《李宗仁與台兒莊大戰口述》(1993年4月9日在山東棗莊市“紀念台兒莊大戰55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的發言)。
① 胡定芬:《在魯南迂回線上》,《掃蕩報》1938年4月22—23日第3版。
① 胡璞玉:《抗日戰史·徐州會戰》(二),第16頁。
① 胡璞玉:《抗日戰史·徐州會戰》(二),第18頁。
② 《台兒莊大戰的總結算》,《中國的抗戰》第2集,第84—86頁。
③ 《台兒莊無異坦能堡》,《新華日報》1938年4月2日第2版。
① 《陳誠同記者談台兒莊會戰經過》,《新華日報》1938年4月12日、13日第3版。
② 陸詒:《魯南會戰》,《新華日報》1938年4月15日第2版。
① 符致興譯:《端納與民國政壇秘聞》,湖南出版社1991年11月版,第346頁。
②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上冊,台北近代史研究所編印,1985年5月再版,第174頁。
③ 《李宗仁回憶錄》,第510頁。
④ 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上),第590頁。
① 陸詒:《魯南會戰》,《新華日報》1938年4月15日第2版。
② 《新華日報》1938年4月3日第4版。
③ 顧相貞:《臨沂抗戰紀略》,《徐州會戰》,第140頁。
④ 惜夢:《徐海風雲》(四),《大公報》,1938年4月2日第3版。
① 長江:《魯南運動戰的經驗》,《大公報》,1938年4月24日第2版。
② 謝冰瑩:《李宗仁將軍會見記》,《抗戰日記》台北東大圖書公司發行,1981年6月版,第293頁。
③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年譜》,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3月版,第401頁、第406頁。
④ 《周恩來年譜》,第397—398頁。
① 《周恩來年譜》,第406頁。
② 《周恩來年譜》,第406頁。
③ 劉培植:《鐵骨春秋》,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3月版,第70—73頁。
④ 劉培植:《鐵骨春秋》,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3月版,第73頁。
① 劉培植:《鐵骨春秋》,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3月版,第79頁。26路軍係孫連仲第二集團軍。
② 《群眾周刊》第3卷,第246頁。
③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朱德年譜》,1986年12月版,第184頁。
④ 《朱德年譜》第188頁。
① 《江蘇黨史資料》第32輯第73頁。
② 戚惠民、董助才主編:《憶郭子化》,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51頁。
③ 戚惠民、董助才主編:《憶郭子化》,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281頁。
④ 《憶郭子化》,第282頁。
①《憶郭子化》,第283、2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