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海戰(1905年5月27日~28日),又稱日本海海戰,是1905年日俄戰爭中,日本和俄國為了爭奪遠東海域的製海權,在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州島之間的對馬海峽附近海域所進行的一場海上決戰。

戰爭背景

日俄戰爭爆發以後,俄國無論在陸戰場還是海戰場都節節失利,其太平洋艦隊被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重創並封鎖在旅順港內。為了解救旅順口的危機,扭轉俄國在遠東的不利局勢,重新奪回製海權,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04年4月命令俄海軍部立即從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中抽調艦船,包括7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以及一些輔助艦船,組編成太平洋第二分艦隊,由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中將統帥,於1904年9月26日趕赴遠東戰場。此後,沙皇政府又派出由海軍少將涅鮑加托夫率領的第三太平洋艦隊增援遠東,共有戰艦和輔助船18艘,於1905年2月18日駛離波羅的海港口向遠東進發。兩支力量1905年5月9日在越南萬豐灣彙合,5月14日聯合北上。

俄國海軍在當時世界海軍排行榜上列第3位,俄國派往遠東進行支援的是一支無比強大的艦隊。但是俄國艦隊在短時間內的集結,不得不麵對新服役的戰艦官兵對於新式軍艦上的設備尚未熟悉掌握、新舊戰艦難以協調行動等問題,而且俄國艦隊是從波羅的海出發前往遠東,途中需要經過北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南中國海,航行220多天,行程18000海裏(幾乎相當於繞地球一圈)。如此漫長的航行對艦船、人員的損害極大,整個艦隊士氣低迷,作戰能力嚴重下降。列寧曾這樣來形容這支艦隊:“像整個俄羅斯帝國那樣龐大,那樣笨重、荒唐、無力、怪誕”。而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在於整個航行過程中沒有一個適當的加煤港口,隻好把軍艦上一切能裝的地方都裝上了煤,結果導致原來就擁擠的軍艦更加擁擠不堪,速度減慢,水兵生活條件急劇惡化,很多官兵都染上了流行的熱帶病而死去。另外,日軍的節節勝利使俄國官兵過分誇大了日軍能力,認為日本海軍的勢力已經擴展到了北海和大西洋,關於日本水雷、魚雷快艇和潛水艇的謠言到處都是,加重了俄軍的恐懼心理,一路上草木皆兵,對德國、法國、瑞典、挪威、英國的民船都胡亂開火。而與此相對,經曆了甲午戰爭和旅順戰役後,日本聯合艦隊的士氣異常旺盛,其官兵大都有戰鬥經驗、訓練有素。而且趁俄國艦隊東調之機,日本對艦艇進行了維修和保養,並對士兵進行了頻繁的實彈射擊訓練,幾乎打掉了國內半數的炮彈儲備,為迎戰即將到來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做了充分的準備。在軍艦的總噸位、航速、火炮射速、先進程度等方麵日本也占明顯優勢。

在戰略決策方麵,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大將根據俄國艦隊補給供應情況,斷定俄國艦隊將通過對馬海峽直接前往海參崴。於是1905年5月20日,東鄉下令讓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在對馬海峽附近海域隱蔽起來,以逸待勞,等候俄國艦隊的到來;同時在俄國艦隊可能經過的各條航道上布設水雷,並讓日本的巡洋艦、炮艦在各個關口巡邏。而羅日傑斯特文斯基考慮到能源供應及士兵疲憊等問題,便意欲盡快到達海參崴進行休整,再尋機和日本艦隊主力較量,於是選擇了對馬海峽航線這條捷徑,也正中日軍下懷。5月25日,俄國艦隊從台灣附近出發,26日到達上海附近,27日清晨進入對馬海峽,鑽進了日本艦隊的包圍圈,對馬海戰爆發。

戰爭經過

5月27日清晨4時45分,日本聯合艦隊偵察船在九州西部海域“信濃丸”發現了俄國艦隊,5時5分,東鄉下令全艦隊出擊,1小時後日本艦隊開始尾隨俄國艦隊前進,在中午11時15分雙方進行了試探性的交火。11時30分,俄國艦隊司令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下令暫停射擊,改變陣形,以利戰鬥,命令第一、第二分隊加速到11節,行駛到另一個縱隊前麵。由於他沒有同時下令另一縱隊減速,整個俄國艦隊的陣形陷入混亂。13時40分左右,日本艦隊主力在右前方出現,成單排一列式,企圖截斷俄國艦隊的航線。臨戰前,東鄉對全艦隊發出信號:“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位尤需奮發努力。”羅日傑斯特文斯基再次下令成戰鬥隊形,但已經來不及了,日艦截斷了俄國艦隊的航線。

14時8分,為奪取有利攻擊陣位,東鄉毅然下令敵前180°大轉向,即著名的“U”型轉彎。趁此有利時機,俄國艦隊全然不管各種火炮的有效射程,一律從萬米距離首先開炮。不出幾分鍾後,便有3艘日艦受重傷,1艘喪失戰鬥能力。日本艦隊雖然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但最終完成了“U”型轉向後,實現了與俄國艦隊的平行前進,並利用其上風位的航速優勢迫使俄國艦隊偏離原航向。當日本艦隊逼近到距俄艦6,500米時,東鄉一聲令下,日艦所有大炮同時向俄艦開火,俄國艦隊旗艦“蘇沃羅夫公爵”號遭到日方炮火的集中猛烈射擊,14時20分,船舵被打壞,軍艦失去控製,艦隊司令羅日傑斯特文斯基也身受重傷,全部上層建築都被打爛的“蘇沃羅夫公爵”被迫退出戰列在海麵上漂浮,俄國艦隊陷入沒有指揮的混亂局麵。同時,俄國第二分隊的旗艦“奧斯利亞比亞”號受重創,後來其艦艏吃水線上被打開了一個大口子,海水湧入,船頭下沉,約在15時30分左右沉沒。此後,失去統一指揮的戰列艦“亞曆山大三世”號和“波羅丁諾”號也被日艦炮火擊中燃起大火。而在戰列艦進行交戰的同時,雙方的巡洋艦也在激烈交鋒。巡洋艦交火約從14時45分開始,主要在俄國第一巡洋艦分隊和日本第三、四分隊間展開,戰鬥中日本3艘巡洋艦受重傷,俄國數艘輔助船起火焚毀。至16時左右,俄國艦隊敗局已定,戰列艦中的兩艘一艘沉沒,一艘失去作用,其餘大部受損,前往海參崴的航道也已被封鎖,而日艦則基本保持了開戰時的完好狀況。16時45分,日本第五、六分隊投入戰鬥,向俄國巡洋艦發起進攻。不久,“斯維特拉娜”號被擊沉,另一艘舊式巡洋艦“頓斯科伊”在英勇地抗擊了6艘日本巡洋艦的圍攻,並擊傷了其中的兩艘(“浪速”號和“音羽”號)後,為避免被俘而由船員於29日自行鑿沉。“奧列格”號、“阿芙樂爾”號、“珍珠”號,2艘驅逐艦和3艘軍需船,向北突圍未遂,便南下逃往菲律賓。到晚19時,千瘡百孔的“亞曆山大三世”號戰列艦沉沒,艦員全部遇難,10分鍾後,“波羅丁諾”號彈藥庫被日本“富士”號擊中,彈藥庫被摧毀,並引發了鍋爐爆炸,當即下沉,僅一人幸免於難。在海上漂浮的旗艦“蘇沃羅夫公爵”號於19時20分,受到日本驅逐艦發射魚雷的攻擊而最終沉沒。至此,白天的戰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