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徐州概況(1)(1 / 2)

一、兵家必爭之地——徐州

徐州,位於江蘇省西北部,地處蘇、魯、皖、豫四省交界。轄五區五縣一市,即雲龍區、鼓樓區、賈汪區、礦區、郊區、銅山縣、豐縣、沛縣、睢寧縣、邳縣和新沂市。

徐州是我國的曆史文化名城之一。遠在公元前573年的春秋時期,作為宋邑的彭城就聳立在我國的大地上,至今已有2,563年的曆史。它曾沿用過彭城、徐州、北徐州、武安州等名稱。

徐州古稱彭堀,簡稱古彭,曆史上又曾稱彭祖國、彭城郡等。之所以與“彭”結緣,蓋因堯封彭祖於大彭國(大彭氏國)。

毫無疑問,彭祖篯鏗堪稱徐州第一大人物。

徐州彭祖研究專家朱浩熙在其專著《彭祖》中,對“彭”之於徐州作了詳實的考據:“聯係徐州的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可以對大彭之所以為彭,作出以下幾種解釋:其一,大彭之所以為彭,是因為此地古時即為兵家必爭之地。既是兵家必爭之地,戰鼓常聞,嘭嘭之聲屢屢響起,於是,便很有可能命名此地為彭。其二,大彭之所以為彭,是由於此地風險浪急,波濤澎湃。古彭城之北,獲水西來,東入於泗,二水交流,驚濤拍岸,常令古人歎為觀止。立國河畔,以彭名地,誰曰不宜?又,泗水中產磬石,扣而鏗鏗,猶石鍾之聲。《禮·樂紀》雲:“鍾聲鏗。”篯鏗又稱彭鏗。彭鏗者,鍾鼓之聲也。其三,大彭之所以為彭,是出於褒獎篯鏗在養生之道等方麵作出的卓越貢獻。強壯有力者,彭也。堯因以彭字命名篯鏗之封地,也並不是不可能的。

大彭之為彭,其聲響亮激越,催人昂揚向上。壯哉彭也!

是故,徐州的雄偉又怎說不是遺傳的呢?800歲的老祖宗拯民於水火、救人於疾困,道門深似海、聲名響似雷!大彭國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到了商代,大彭國竟成了五霸之一。彭祖也因此被“先秦人視為大賢,漢代視之為碩仙”。

徐州市區出土文物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晚期,徐州的先民們就在這片土地上勞動著、生活著、繁衍著。其首領就是彭祖,他是古帝顓頊玄孫陸終氏第三子,唐堯將其封在這裏,史稱大彭氏國,也稱大彭國。它是一個力量強大、具有國家雛形的氏族部落。彭城由此得名。至於徐州,它得名於“徐方”。相傳徐方是伯益的後裔,東夷族的一支,史稱“徐夷”。自遠古以來,他們就生息在泗水流域,約在商代即建立了國家,名為徐方或徐國。

上古時期的徐州,是一個轄地廣大的區域。據《尚書·禹貢》稱那時全國分為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梁州),徐州是九州之一。

徐州地處南北要衝,早在戰國秦漢之際便是我國東部地區政治軍事重地。戰國時宋國定都彭城;秦漢之際,楚懷王孫心和西楚霸王項羽先後以彭城為都城;兩漢王朝先後在徐州封王18人。漢代的“徐州百姓殷盛,穀米封贍”,繁華盛極一時。

徐州,南屏江淮,北扼齊魯,東瀕黃海,西帶中原,素稱“軍事雄鎮”,是曆代軍事家們矚目的設兵布防之所。自彭伯壽率師征西河之後,戰事不斷,春秋中葉發生的晉、楚爭霸中原之戰,秦漢之際的楚漢之爭,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南北朝的拉鋸戰,唐代的藩鎮割據,龐勳起義,元代芝麻李起義,明代的“靖難之役”……在四千多年的歲月裏,發生在徐州及其附近的正義和非正義戰事,數不勝數,規模較大的戰爭不下200多起。“自古彭城列九州,龍爭虎鬥幾千秋”。悠悠古城,曾搖曳著多少刀光劍影,曾彌漫多少戰火硝煙?!朱德曾指出:“徐州從曆史上就是進行決戰的古戰場!”

和北京、南京、杭州、西安等古都比起來,徐州的確隻能算作一個小弟弟。但徐州籍的開國皇帝以及他們在曆史舞台上所演繹的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卻絲毫不比這些“老大哥”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