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安歌收拾了趙遷這一回,讓對方有苦難言,得意之後也沒再找他茬。
一次是意外,多了就成算計了,秦國正值多事之秋,她要顧全大局一些。
春去秋來,趙國以李牧為將軍,打下了燕國的武遂、方城等地。舒安歌很同情燕國,但也是隻是同情罷了。
趙、燕兩國戰事暫告一段落,趙太子迫不及待的離開鹹陽回了趙國,秦國在趙國的質子也回到了鹹陽。
十月時,蝗災大規模爆發,雖然秦國早就準備,舒安歌也提前製定了許多滅蝗計劃,但這個年代,很能從源頭上斷掉,蝗蟲泛濫時還是很可怕的。
不過他們也不是無用功,蝗蟲爆發後,各地郡守和縣令紛紛組織百姓一起滅蝗害,用火燒死的蝗蟲拿來喂養雞鴨等家禽。
蝗蟲災害比曆史上造成的損害要輕上許多,因為朝廷準備得到,及時開倉放糧,又組織各地受災百姓,及時處理死亡人口,沒有因此發生瘟疫。
連年遭災,為了充實糧倉及時賑災,秦國發布了一條新政令,百姓隻要納粟千石就能拜爵一級。
秦國對於爵位賜予非常嚴格,往日隻有立下軍功才能賜爵位。
新政令一出,許多商人拚著一股勁兒,將家中藏的餘糧捐了出來,隻為得到一個爵位。
千石糧食換算成現代的單位,就是二十多噸糧食。
靠著一個表彰,換得二十多噸糧食,救扶一方百姓,舒安歌認為還是很值得的。
在朝廷的積極救災之下,蝗災影響慢慢淡去,這個時候,魏國突然傳來了一個震動六國的大消息。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去世了,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對魏國而言意義非凡。
當初秦國攻打魏國,若不是信陵君聯合五國一起攻打秦國,魏國怕是早就被打下半壁江山了。
魏無忌成人時,魏國從興盛走向衰落,他效仿孟嚐君、平原君等廣招門客,門下氣人異士無數。
因他禮賢下士忠肝義膽,故而在諸侯國中十分有威信,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圍魏救趙事跡,也是出自他的手比。
信陵君此人文武雙全十分了得,隻可惜他同父異母的兄長魏王屢次猜忌於他,所以信陵君在為魏國解圍之後,傷於酒色英年早逝。
物傷其類,信陵君之死,對於其它六國來說,不是什麼好消息。
當初有信陵君在,麵對強秦時,魏國及其它幾國尚有聯袂抗衡的勇氣。如今信陵君一死,魏國士氣太跌。
對於秦國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消息,秦王派大將蒙驁領兵攻打魏國。
用舒安歌的話來形容,這就是趁他病要他命了。
秦王政四年,在各種災荒中度過,到了秦王政五年,秦國光景總算有了好轉。
一轉眼間,嬴政十八歲了,公子成蟜也年過十五了。
夏太後操心著公子成蟜爵位之事,調集各種人脈,使了手段,說服韓國讓地百裏給秦國。
當然,夏太後如此舉動不是純粹為了秦國擴大疆域,而是為了讓成蟜建立軍功。
嬴政對此沒什麼意見,他雖不太喜歡成蟜,但不介意秦國疆域擴張。
成蟜出使韓國算上來回行程,原本幾個月就好。但韓王留他在韓國做客,待的就久了一些。
秦國前兩年遭了不少災,在百姓及宗室還有大臣的祈求下,嬴政決定在渭水河畔舉行祭祀,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對於曾做過女皇的舒安歌來說,祭祀大典並不陌生。
但作為配角出席,見證威名遠揚的秦始皇舉行祭祀大典,對她而言,就是一件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了。
舉行祭祀大典,需要挑選黃道吉日,還要提前備好祭祀用的三牲以及其它祭品和酒。
在正式祭祀之前,嬴政要提前焚香沐浴更衣,這個時候佛教還沒流傳過來,齋戒這一項可以省掉。
秦王親臨渭水主持祭祀,首當其衝的就是安全問題。
這就好比現代時,各國主要領導出席,安全戒備要提到3s級別,否則一個不小心,各國首腦出個意外,這可就要上升到國際衝突層麵了。
這還是在現代,即使國家首腦突然出了意外,靠著強大的國家係統,人民正常生活還能穩定開展。
要是在古代,君王突然駕崩,在沒有確定繼承人的前提下,極有可能引發動蕩和戰亂。
所以,秦王的安危非常重要。
作為負責宮殿警衛的頭領郎中令,舒安歌一個月前就和衛尉王翦還有中尉軍都尉楊廉一起,將祭祀時的警戒守衛安排妥當。
祭祀當日,舒安歌將手下衛士交給王翦代為統管,她自己則換了巫者的衣裳,戴上青銅神獸麵具,準備在祭祀時跳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