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康時一心一意寒窗苦讀為科考的十幾年裏,葉娘子操持家業,照顧公婆,又為自己父親送了終。
按理說,古康時終於高中探花,葉娘子也該熬出頭了。誰成想,功名利祿迷人心,他在京城中瞞了家中有妻的事實,新娶了一位娘子。
新娘子姓郭,父親在翰林院供職,在家中排行老幺,頗得父母寵愛。
古康時背信棄義停妻又娶,不敢讓人知曉,於是遲遲不願接家鄉親人入京。
為防止族人找上京來,他還特地修書回去,讓妻子在家中孝敬父母,善待小姑和小叔,他要在京中報效朝廷。
葉娘子讀過幾年書,是一個知書達理謹遵孝道的人。夫君要報效朝廷,她自然要留在家鄉,將公公婆婆伺候妥當。
一轉眼又是十二年過去了,小姑子和小叔前後到京城投靠夫君,葉娘子獨自在家中帶大了一雙兒女。
公婆先後去世,長子十四歲考上了童生,十七歲考上了秀才,二十歲時在鄉試中高中魁首成為解元。
葉娘子將公婆送走,又養大了小姑子和小叔和一雙兒女,積勞成疾落下一生病。
十多年來,夫妻倆隻在古康時回鄉祭祖時能見上一麵,他見麵時常憐惜娘子辛苦,自歎兩袖清風不能補貼家用,卻從不主動拿出銀錢來。
葉娘子憑著一雙巧手,硬是將一大家子人生活操持了下來。
送走公公婆婆後,葉娘子本以為終於可以夫妻團聚,誰知夫君修書表示,他在京城度日艱難,讓她依舊留在家鄉。
便是這時,終於有人看不下去,向葉娘子透了消息,說古康時十幾年前已經另娶妻子,如今賢妻美妾在畔,子女數人甚是圓滿。
葉娘子如遭雷擊,不敢相信夫君十幾年前就變了心,還拋棄了自己。
恰巧這時長子即將入京參加春闈,葉娘子當機立斷,收拾了包袱細軟,帶著兒女一同上京投奔夫君了。
去之前,她沒有給丈夫寫信,因為她知道,古康時是絕對不會允許她們娘兒仨投奔他的。
長子年紀輕輕高中解元,旁人高興還來不及。但古康時在聽到這個消息時,隻囑咐妻子,讓長子晚幾年再入京參加春闈,沉澱幾年會試更有把握些。
要是旁的事,葉娘子興許就聽丈夫的了。但長子天賦過人,寒窗苦讀不嫌辛苦,早日參加會試考取功名,帶著娘親和妹妹與父親團聚,是他的夙願,她不舍得阻止。
更何況,當初古康時自己也是在過了鄉試後,第一時間前往京城參加會試,一連參加了三次春闈,這才高中探花。
如今他們的長子,有一個在朝為官的爹爹,條件比古康時當年好上許多,更要早點入場才對。
娘兒仨艱難奔波,一路從餘杭小鎮來到了繁華富庶的京城。
葉娘子這麼多年來日夜操持,熬壞眼睛和身子,到京城後水土不服,隻憑著一口氣沒病倒。
娘兒仨來京城第一件事就是打聽古康時,得到了一個讓他們心神具裂的消息——古康時高中探花之後不到一個月,就與郭翰林家的三小姐成親了,在次年生下一個女兒,十多年來共生了兩兒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