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第64集團軍在霍特軍團突破方向(格羅莫斯拉夫卡、京古塔一帶)設置縱深防禦;
命令第64集團軍副司令員崔可夫中將(7月28日舒米洛夫少將任該集團軍司令員)率獨立戰役集群(步兵29、138、157師,坦克第6旅、第154海軍陸戰旅、2個炮團)奔赴阿克賽河一帶,堵住南部缺口。
命令……
經過一番調兵遣將,兩軍在頓河大彎曲部展開了激烈較量。包圍與反包圍、衝擊與反衝擊,衝上去、打下來,陣地前的掩體、塹溝、彈坑都成了爭奪焦點。無休無止的拉鋸戰,使頓河上浮現起殷紅的鮮血,炮彈爆炸開來,飛濺起血染的水花。
8月5日,在阿克賽河一帶,霍特第4軍團氣勢洶洶地向柳德尼科上校的第138師和庫羅帕堅科的第157師撲來。德軍采用慣用戰術,先是飛機轟炸,爾後火炮射擊,繼之步兵和坦克進攻。趁蘇軍立足未穩,一天內竟發動十數次進攻,終於衝垮蘇軍堅韌頑強防守,從兩個師的結合部深深地楔入數公裏。
當晚,崔可夫將兩位疲憊的師長從陣地上找來,告訴他們德軍在前麵山穀集結了大批坦克。“在他們淩晨發動進攻前”,崔可夫信心十足地說:“用炮火把狗日的揍趴下。”
次日破曉前,第138師和157師所有400餘門大炮都指向了那一片幽幽的山穀。“開炮”,隨著一聲令下,萬發炮彈如一陣冰雹傾瀉在那窄窄的山穀裏,群山在顫抖,發出轟鳴。崔可夫從望遠鏡裏看到山穀裏冒起一股股濃濃的黑煙和火焰,數十輛坦克燃燒起來,發出劈啪響聲,驚慌失措的德國人正四處潰逃,崔可夫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足智多謀的崔可夫將軍將山穀裏德軍擊潰,僅僅使瘋狂的德國人發起衝鋒推遲了數小時。戰場上態勢依然嚴峻。同一天,斯大林根據形勢變化,調整了蘇軍指揮係統。將原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分為兩個獨立方麵軍:東南方麵軍由戈爾多夫中將任司令員,管轄第64、57、51、近衛第1集團軍、坦克第3軍和航空兵第8集團軍;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由葉廖緬科上將指揮,管轄第21、62、63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第8軍和航空兵第16集團軍。斯大林在給兩位方麵軍司令員的訓令中,命令他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和犧牲,粉碎德軍從南、西兩個方向進攻斯大林格勒的企圖。
此時,南麵霍特軍團終於憑著優勢兵力衝破崔可夫集群防禦陣地,向蘇64集團軍左翼——阿布加涅羅沃和京古塔區域進發。經過兩天激戰,勢單力薄的蘇軍被擊潰,德軍占領了第74公裏會讓站。這裏距斯大林格勒市區隻剩30公裏。
霍特軍團的進攻使葉廖緬科上將極為不安。8月7日,他搜羅了方麵軍所有的預備隊和裝備,共4個師,1個坦克旅,不顧一切地抵擋住德軍進攻。在74公裏會讓站,坦克第133旅表現出色。旅長布勃諾夫少校進攻前對全旅官兵說:“弟兄們,我們沒有退路了,我們身後就是伏爾加河和祖國。”他一說完就率先駕駛著一輛KB式坦克向德國人衝了過去。德軍終於被趕出第74公裏會讓站,但第133旅1200多人傷亡近400人。
曾任東南方麵軍副司令的戈利科夫元帥對布勃諾夫有極高評價:
他是一位才能出眾的指揮員,能夠迅速判斷敵情,合理調配兵力。他出眾的地方不隻像許多人那樣勤勉可靠和勇敢,還具有令人羨慕的主動精神。他的旅總是行動神速,戰果顯著。
尼古拉·馬特維耶維奇·布勃諾夫少校生於1905年,曾在戰爭中兩次負傷,因戰功顯赫榮膺列寧勳章。
8月9日在74公裏會讓站,布勃諾夫旅總共隻有25輛KB式坦克,但卻使德軍失魂落魄。曾參加過那次戰役的德國士兵羅爾夫·格拉姆斯,戰後詳細地回憶了那幾天的戰鬥經過:
“8月3日,同往常一樣,坦克第14師以第64摩托車營為前衛,從烈蒙特納亞地域出發作最後的一次長途行軍。此事完成後,即可直接兵臨斯大林格勒城下。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熱浪翻滾,塵柱陣起,綿延不斷。人和車輛都難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