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第6集團軍已經抬出了元首這尊神靈,頓河集團軍群為了解除第6集團軍的顧慮,準備發出另外一個命令,宣布解除第6集團軍司令對於突圍和冒險放棄斯大林格勒的一切責任。如果事後元首追究,那麼頓河集團軍群的司令曼施坦因本人負完全的責任。

曼施坦因隨後把他的這一想法,與集團軍參謀長夏爾茲將軍進行了商談。在征得集團軍參謀長同意之後,曼施坦因利用新建立的超短波無線電話,把集團軍的這一決定,通報給了包圍圈中的保盧斯以及他的參謀長希米德。

12月19日,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內德軍的情況似乎有所好轉,保盧斯在對待突圍的問題上,又變得猶豫起來。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所屬的第57裝甲軍,已經推進到距離南麵包圍圈48公裏以內。

假如第6集團軍此時開始行動,雖然不一定能突出重圍,但與前去營救的部隊建立接觸是足夠的。第6集團軍可以通過這次接觸,獲得足夠的燃料、彈藥和食品。為了這個目標,頓河集團軍群總部已經集中了一支運輸縱隊,裝載了3,000噸的上述物資,緊隨在第4裝甲集團軍的後麵,並且還攜帶了牽引車以便營救第6集團軍的炮兵。隻等開出一條道路之後,冒險把物資送進去。

12月19日的中午時分,集團軍用電動打字機向最高統帥部提出了一個緊急呼籲,要求元首希特勒允許德軍第6集團軍撤出斯大林格勒,並立即向西南突圍與第4裝甲軍會合。

當日18時,曼施坦因又直接命令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在“冬季風暴”攻擊的第一個階段之後,還應續之以第二階段的作戰,這就是代號為“雷鳴”的行動。當接到“雷鳴”的代號命令之後,第16集團軍即應向西南的第4裝甲軍突擊方向前進,並逐漸撤出斯大林格勒。第4裝甲集團軍作好接應的一切準備。曼施坦因又電告保盧斯,當“雷鳴”的命令發出之後,突圍和放棄斯大林格勒的一切,均與第6集團軍無關。一切責任當由頓河集團軍群司令部負責。

這是最後一次機會!

最後還是因為燃料問題,使保盧斯決定反對突圍。他報告他所有的燃料,隻夠使其坦克(大約有100輛左右)最多行駛32公裏的距離。除非能夠保證供應其適當的燃料和口糧,或者是第4裝甲集團軍能夠進到距離包圍圈32公裏以內的地方,否則他無法開動。

曼施坦因計算了一下,要達到他們所提的要求,起碼要有4,000噸的燃料。空運這樣大的數量,事實上是絕對不可能的。

曼施坦因試圖動用元首希特勒的威信,迫使保盧斯自己也作一些突圍的嚐試,因此花費了不少的時間給希特勒打電話。而希特勒自己,現在仍然是不想放棄斯大林格勒,說服元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果然,希特勒在耐著性子聽完曼施坦因焦急的訴說之後,不冷不熱地回答說:“我不知道您是怎樣想的,但我卻知道保盧斯所有的油料最多隻能行駛15到20英裏(1英裏約為1.6公裏),他自己說他現在是不可能突圍的。即使是元帥您,恐怕也無法讓我們的坦克用隻夠跑20英裏的汽油,跑上30英裏吧。”

如同常常出現的情況一樣,元首的目標遠遠超出了戰地指揮官的想像,這一次也是如此。曼施坦因對這次救援行動的企圖是讓德軍裝甲部隊盡量在蘇軍陣地中打開一條走廊,解除保盧斯之圍,然後讓保盧斯迅速帶部隊撤離斯大林格勒。如果把第6集團軍釘死在一個狹小的地域裏,這在戰略上是愚蠢的,而且也很難設想它在蘇軍重圍中能安然度過冬季而幸免於難。希特勒的計劃不僅要曼施坦因用可憐的一點兵力去解救保盧斯,而且命令保盧斯不能放棄斯大林格勒地域,待來年春天作為新一輪攻勢的橋頭堡。

這種異想天開的計劃,注定了曼施坦因的救援行動會變得毫無意義。但在救援行動開始前,曼施坦因暫時擱置了他與元首的分歧,除了從科捷利尼科沃迅捷地插入蘇軍腹地外,其他問題可以不考慮。但隨著斯大林軍隊從頓河中遊擊垮意大利人,從而使霍特軍隊後方受到威脅,而且,霍特軍隊遇到的阻擊也日益增大。從17日起,蘇軍的援兵己紛紛抵達。“冬季風暴”到了最後抉擇的關頭。

在過去的幾天裏,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司令員葉廖緬科緊張而忙碌。在一天大部分時間裏,他在指揮所與前沿陣地保持頻繁聯係。他研讀著前線每一份電文,眼睛注視著地圖上德軍步步進逼的藍色箭頭,這些不樣之兆的箭頭已穿過了阿克賽河,在上庫姆斯基停頓了一會,又指向了梅什科瓦河一帶。焦慮中的葉廖緬科籌劃著把他手中僅有的一點兵力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又思考著怎樣在尚未被察覺的方向出其不意地發起進攻。

身為統帥者,葉廖緬科最擅長於打這一類狙擊戰。3個月的斯大林格勒巷戰,使他對這一類作戰得心應手,知道什麼時候動用預備隊,或投入主力,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

當17日德軍付出慘重代價逼近了阿克賽和梅什科瓦河一帶時,葉廖緬科及時地將機械化第4軍派了上去,就顯示了勝敵一籌的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