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11時,白俄羅斯方麵軍第48、第65和第61集團軍向當麵德軍發起進攻,日終前推進15公裏。在蘇軍猛烈進攻下,德軍於14日開始向西北方向撤退。方麵軍乘勝追擊,於15日切斷了戈梅利至加林科維契的鐵路線。17日,攻占德軍重要防禦樞紐部列奇察,並對列奇察以南的德軍形成包圍之勢。德軍為了解救列奇察以南的部隊,於18日在列奇察以南和馬洛多什以南兩個方向上實施反突擊。經激烈戰鬥,蘇軍於21日擊退德軍,並殲滅了列奇察以南德軍的主要兵力。11月22日,蘇軍方麵軍右翼第3集團軍在普洛布斯克以南轉入進攻,當天突破德軍防禦正麵20公裏、縱深10公裏。24日,第50集團軍也轉入進攻,與第3集團軍協同合作,至25日將突破正麵擴大到70公裏,並前出到新貝霍夫附近,從而形成對戈梅利地區德軍的合圍之勢。當日夜,德軍從索日河與第聶伯河河口地帶撤退。為了解放戈梅利城,蘇軍奮起直追,不給敵人喘息的時間,一舉擊敗退卻的敵人,於26日解放了該城。

至11月30日,白俄羅斯方麵軍在強渡第聶伯河後向前推進130公裏,解放了白俄羅斯東部一部分領土,擴大和鞏固了登陸場,有力地配合了烏克蘭第1方麵軍的基輔戰役。

1943年,1月6日,烏克蘭第1方麵軍在進行激烈的基輔爭奪戰。

烏克蘭第2方麵軍於9月底成功地強渡了第聶伯河。10月15日,方麵軍的第53、第37、第57、近衛第5和近衛第7軍共5個集團軍,在克列緬丘格至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一線轉入進攻,向克裏沃羅格方向實施主要突擊。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投入交戰後,大大增強了突擊力。至17日,德軍被迫向西南方向撤退。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實施追擊,19日,彼契哈特加終於迎來了新的曙光,28日,前出到克裏沃羅格以西地區,突入德軍防禦縱深125公裏,對防守在第聶伯河彎曲部的德軍和蘇軍烏克蘭第4方麵軍當麵之敵構成威脅。

德軍立圖挽回敗局,於10月28日淩晨集中6個裝甲師,從西北麵、西麵和南麵同時實施反突擊。在蘇軍積極抗擊下,德軍被迫於11月4日在彼得洛沃等地轉入防禦。方麵軍第52集團軍於11月13日在切爾卡瑟以南和以北地段同時強渡第聶伯河成功後,與此前著陸的蘇軍第5空降旅以及遊擊隊取得聯係,協同作戰,積極擴大戰果,粉碎德軍組織的多次反突擊。至12月14日,第52集團軍解放了德軍防禦的重要樞紐部切爾卡瑟,擴大並鞏固了登陸場。

在作戰的第2階段,烏克蘭第2方麵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了一個從切爾卡瑟至紮波羅熱長300公裏的戰略登陸場,德軍大量兵力受到牽製,同時也積極有效地配合了烏克蘭第1、第3、第4方麵軍的戰役行動,並為爾後的戰略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10月初,方麵軍為殲滅紮波羅熱登陸場的德軍和奪取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登陸場展開激戰。

紮波羅熱登陸場正麵寬40公裏,縱深20公裏。德軍在這裏構築了堅固的工事,並部署有7個師的兵力。自大的認為這樣就堅不可摧擔任殲滅該地德軍任務的是烏克蘭第3方麵軍第12、近衛第8、近衛第3集團軍,共14個步兵師、1個坦克軍和1個機械化軍。同時方麵軍在主要突破地段上集中了大量炮兵。

10月10日淩晨,方麵軍左翼部隊在經過長達50分鍾炮火準備後,從東北、正東和東南三麵向紮波羅熱發起進攻,當天突入德軍防禦縱深1至3公裏,至13日已完全突破德軍主要防禦地帶此時的德軍已沒有回擊之力。13日夜間,第23坦克軍以及各集團軍繼續進攻,迫使德軍倉促撤退。至14日夜,經激烈巷戰,蘇軍將防守紮波羅熱的德軍一網打盡,解放該城。

殲滅紮波羅熱登陸場的德軍後,方麵軍適時變更部署,將近衛第8集團軍調至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南地段上。10月23日淩晨,方麵軍右翼部隊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域轉入進攻。25日,烏克蘭第3方麵軍在第2方麵軍左翼部隊的配合下,收複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緊接著,烏克蘭第3方麵軍對收複的地區及時有效地實施一係列進攻,向前推進了40至50公裏,前出到快樂荊棘、伊凡諾夫卡、米哈伊洛夫卡地區。

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失守後的德軍,急忙在克裏沃羅格集結重兵,企圖用這些兵力協同克裏沃羅格地區的第1裝甲集團軍實施反突擊,奪回失地,將烏克蘭第3方麵軍趕回第聶伯河對岸。10月24日~28日,蘇德雙方軍隊在克裏沃羅格和基洛夫格勒以東地域展開激戰,在戰鬥打響的嚴峻時刻蘇軍被迫後撤至因古列茨河,並在這裏迅速遏止了德軍的反突擊勢頭。爾後,士氣正濃的方麵軍采取了進攻行動,至1943年底前,烏克蘭第3方麵軍在烏克蘭第2方麵軍積極配合下,肅清了第聶伯河右岸切爾卡瑟與紮波羅熱之間的德軍,建立了一個寬約400餘公裏、縱深100公裏的戰略登陸場。戰略登陸場的範圍逐漸擴大,使德軍士兵充滿了消極情緒,應戰屢屢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