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空中利爪(16)(1 / 3)

1966年6月,印軍組建了第一支特種部隊——第9特種傘兵營。不少原“梅戈遊擊隊”的成員都成了該部隊骨幹,其他成員均從傘兵部隊中抽調。翌年6月,第二個特種傘兵營——第10特種傘兵營成立。1969年,特種傘兵營改稱特種傘兵突擊隊。第9特種傘兵突擊隊重點執行山區作戰任務,第10特種傘兵突擊隊專事沙漠地區作戰。不久,印軍將有著悠久曆史和戰鬥傳統的旁遮普聯隊第1營改編為第1特種傘兵突擊隊。這是一支能夠在各種地形條件下從事各種作戰的所謂“全能”特種作戰部隊,作為陸軍的戰略預備隊,在戰役、戰鬥的關鍵時刻隨時投入戰鬥。1996年1月,印軍義組建了第21特種傘兵突擊隊。至此,印軍共擁有4支共計3000多人的傘兵特種部隊。

“紅色魔鬼”被賦予的任務是:在戰役、戰鬥的關鍵時刻擔負突擊任務;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迅速空投到出事地點,先期壓製敵人;實施敵後特種作戰,襲擾和破壞敵道路交通,摧毀其重要軍事指揮、通信機構和後勤保障設施;實施敵後偵察、竊取情報、捕獲敵俘、劫持和反劫持、截獲、奪取敵人物資,等等。然而,在曆次作戰行動中,傘兵特種部隊既有成功的戰例,也有失敗的教洲。

訓練與裝備

傘兵特種部隊入選者先要經受連續30天的體能和智能測試,合格後才能接受進一步的訓練。特種隊員均在第50傘兵旅駐地阿格拉的傘兵訓練學校進行跳傘訓練,其中包括高難度的高跳低開訓練,之後,還要到各種訓練基地接受特種作戰訓練。

體能訓練內容包括8000米越野、武裝泅渡、200米沼澤地衝刺等。

技能訓練包括在沙漠、叢林和高原等各種地形和氣候條件下跳傘、使用各種輕武器射擊、徒手格鬥、潛水、使用各種武器和通信聯絡設備、自救和野外生存技能。特種突擊隊員甚至還要學習數種方言和外國語等。戰術訓練主要內容包括實施遊擊戰、敵後偵察與破壞以及反恐、反劫持行動等。

傘兵特種部隊突擊隊員原先使用的是射擊精度要比AK-47步槍高許多的762毫米的AK-74突擊步槍。從1999年起,傘兵特種部隊逐步換裝印度自行研製的56毫米伊沙波爾突擊步槍。這種步槍的重量更輕,槍身較短,便於攜帶,性能可靠,是印度自行研製的最新式單兵武器。

特種突擊隊員還隨身攜帶一支口徑為9毫米的勃朗寧式手槍。其他武器包括MSG90型狙擊步槍、印度製造的英式9毫米L2A2型衝鋒槍、英式L4A4型輕機槍、迫擊炮、一次性反坦克武器、定向地雷等。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諸如通信、夜視、探測、潛水等特種作戰裝備。傘兵特種部隊使用的降落傘是一種適用於高跳低開的新式高精度可控降落傘。

曆經戰火考驗

平息金廟暴亂:1986年,印度錫克族極端武裝分子以旁遮普邦阿姆利則的錫克教聖地的金廟為基地,製造恐怖事件,引發社會動亂。印軍製定並發動了代號“藍星”的作戰行動,以平息錫克教極端武裝分子的暴亂。第9特種傘兵突擊隊承擔了進攻大本營金廟的任務。突擊隊員化裝成教徒,攜帶短刀、匕首,深夜衝進金廟,經過白刃格鬥奪取了火力製高點。在激戰中,17名隊員陣亡,數十人受傷。

突襲“猛虎”遭埋伏:1987年印度出兵斯裏蘭卡。第10特種傘兵突擊隊第一次嚐到了在熱帶島國的叢林中作戰的滋味。當年10月11日,印軍對設在賈夫納大學校園內的斯裏蘭卡泰米爾伊拉姆“猛虎”組織總部實施突襲。殊不知“猛虎”遊擊隊事先截獲了印軍的通信聯絡,而印軍對此還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