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掌控極限,激發你的深處潛能(3)(1 / 2)

習慣是一種我們為自己創造出的領域,而必然隻是按照事情的發展規律衍生出的一種趨勢而已。習慣可以導致某件事情的必然發生,但是習慣不一定就是必然,因為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好習慣可以更好,壞習慣可以戒掉。

【黃金悟語】

其實人的潛能到底有多少,一直都沒有一個科學的說法,我們隻知道人的潛能無限。而這些潛能就是我們自身最寶貴的財富,終之一生未必能開發出多少來。

習慣決定命運,可是好習慣並非自然而成的,自然而成的常常是懶惰、生活無規律等等壞習慣。所以我們才要自我控製來培養好習慣,而且這樣的培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時間的積累和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正是這個過程才是讓我們不斷地發掘著自己的潛能並加以利用的良好機會。

同時我們必須知道的是,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不是某個好習慣養成之後就以一定會立竿見影的帶來效果,我們說過習慣可以帶來必然,卻不能等同於必然,可能我們的一個習慣一輩子都不會覺得給我們帶來了好的還是壞的影響。

馬斯洛曾經說過,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這就是一係列的反應,由此可見習慣對於工作,對於生活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我們是否該仔細研究下自己的習慣了?

但是請記住,習慣可以發展成必然,但是習慣決不等於必然。

Quarter 5 痛苦對於你隻是個“軟柿子”

人們常說的一句歇後語就是老太太吃柿子,揀軟的捏。意思就是這個柿子軟了以後吃起來省勁兒。人們都喜歡吃軟柿子,可是要是說某某人是個軟柿子,估計沒有人肯承認。

捏軟柿子現在也通常被用來指欺負那些老實軟弱的人,誠然這種做法不可取,但是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把這種捏軟柿子的態度用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說把自身的一些缺點當成是軟柿子,狠狠的捏上一把,那麼又會怎麼樣呢?小品裏不是也說過麼,人要對自己狠一點。

【案例鏈接】

李明是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孩子,初中隻讀了兩年就回家幫父親種地,19歲時父親去世了,他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不僅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祖母。為了讓兩位老人家過的好一點,他開始努力想盡各種方法來賺錢,但是卻一次次的失敗。

看到別人養育掙錢了,他就把自家承包的一塊兒水窪地也給挖成池塘,但是承包的土地隻允許種莊稼。在被村幹部訓斥了一番之後,他隻能老老實實的把挖好的池塘重新填平。

看到別人養雞鴨賺錢了,他咬著牙向親戚借了600元錢,養了一些小雞,眼瞅著這些雞一天天長大了,就要賺錢了,可是突然連續的暴雨一番了一場雞瘟,不過幾天的時間,養的那些雞就都死了,血本無歸。而這個貧窮的家庭又多了一筆外債。

不服輸得他繼續想著各種方法來掙錢,捕魚、釀米酒,去石礦上做苦力,隻要有賺錢的可能他就會去嚐試。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命運的捉弄,他做什麼都會賠錢,家裏依舊是一貧如洗,隻有一間隨時可能會倒掉的小土屋。

終於看到外村的人跑運輸,來往村裏和市裏拉貨掙錢,他決定嚐試一下,於是就四處找人湊錢買了一輛農用拖拉機,開始跑起了運輸。但是上路不到半個月就出事故了,拖拉機翻車了,他自己也被摔斷了一條腿,而拖拉機被摔的支離破碎的,隻能是拆掉當廢鐵來賣了。

村裏人都說他沒有掙錢的命,一輩子也就隻能這樣了。帶著傷殘的腿,他沒有泄氣,每次覺的生活沒有希望的時候,他就會用力捶打著自己那條廢掉的腿,對自己說,“你忘了這是怎麼弄的嗎?”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得到了一次機會,為村辦加工廠提供原料。他欣喜若狂。正是借助這次機會,他慢慢的攢了點錢。然後隨著他自己的努力,終於等來了自己的春天。

很多年後,當已經是身價上億的他接受采訪的時候,在記者問到他是如何一步步的堅持到今天的時候。他依舊是拍了拍自己的腿,說:“靠著痛苦,我才有信心繼續走,已經承受了如此痛苦,難道不該為自己找回點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