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式戰鬥機的機身橫截麵形狀接近於豎長方形,縱向輪廓線幾乎均呈直線。而且它的截麵積沿機身縱向的分布幾乎是不變化的。在機腹下,有一個“閃電”式戰鬥機獨有的保形吊艙(即腹囊式吊艙),它和機身腹部圓滑過渡阻力被減到最小,後機身上麵,垂尾前方還安裝有兩塊液壓作動的減速板。
“閃電”的誕生
“閃電”式戰鬥機由英國電氣公司於1950年開始研製,1954年8月試飛,生產型機於1954年10月首飛,1960年7月開始交付使用。主要用於空中截擊,並具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
“閃電”的武器配備
“閃電”戰鬥機攜帶有2門30毫米阿登機關炮,腹艙前段可攜帶2枚“火光”或“紅頭”空空導彈,外翼下掛架可帶2顆454千克炸彈,或2具“瑪特拉”155火箭彈發射巢,內翼掛架可帶1具“瑪特拉”155火箭彈發射巢,或2具“瑪特拉”100火箭彈發射巢。
“閃電”式戰鬥機的型別
“閃電”式戰鬥機至1972年停產共生產338架,主要有F.1(截擊型)F.2(F.1的改進型)T..4(並列雙座教練型)、F.6(截擊型)F.53(出口型)等13種型別。這些不同型別的飛機除裝備英國皇家空軍外,還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國家。
“幻影”Ⅲ戰鬥機
“幻影”Ⅲ是法國達索布雷蓋公司研製的超音速輕型飛機,以高可靠性和極高的性價比暢銷世界各地,主要用於空中截擊,也可遂行對地攻擊任務。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各大焦點地區、局部戰爭戰場都可以看到這種戰鬥機的身影。
“幻影”Ⅲ的結構布局
“幻影”Ⅲ戰鬥機采用了懸臂式下單翼,圓錐形機頭,兩側進氣,機身細長有蜂腰三角形狀的機翼裝有錐形扭轉盒,機尾隻有單個的大後掠垂尾,故又稱無尾飛機。
“幻影”Ⅲ的誕生
“幻影”Ⅲ由法國達索·布雷蓋公司於1952年應法國政府要求研製,於1956年11月首飛,1961年交付使用,相繼有十多個改進型問世,總共生產了八百多架,是法國第一種使用三角翼可達兩倍音速的輕型戰鬥機。使用國家除法國外,還有巴西、以色列、西班牙等二十多個國家。
“幻影”Ⅲ的武器配備
“幻影”Ⅲ戰鬥機翼根前裝有2門30毫米機炮,機身與機翼下5個掛架可攜帶總重454千克的炸彈、火箭彈發射器、瑪特拉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等,後期又增加了激光製導炸彈、反跑道武器或瑪特爾空地導彈等一係列空地武器。
米格—25“抓蝠”戰鬥機
米格—25“抓蝠”是世界上率先闖過熱障的兩種實用飛機之一,最大飛行速度達到3倍音速,在交付使用之初,西方沒有任何一種飛機能與之抗衡,它的成功使蘇聯一躍成為世界上空中防禦力量最為強大的國家。
幻影Ⅲ的型別
幻影Ⅲ係列包括“幻影ⅢA,幻影ⅢB、幻影ⅢBE、幻影ⅢC、幻影ⅢD幻影ⅢAD2Z、幻影ⅢE、幻影ⅢO、幻影ⅢR、幻影ⅢR2Z、幻影ⅢRD、幻影ⅢS、幻影ⅢT,以及引人注目的幻影ⅢV垂直起降鬥機。
“狐蝠”的誕生
米格—25戰鬥機是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飛機設計局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偵察機,1964年試飛,1969年交付使用,西方國家稱之為“狐蝠”。
“狐蝠”的結構布局
“狐蝠”戰鬥機是一種雙發梯形翼全金屬結構單翼機圓錐形機頭兩側、進氣,座艙采用防熱玻璃,機翼為梯形後掠上單翼,大麵積雙垂尾翼,機身後段無法整體拆卸分離。
“狐蝠”的武器配備
“狐蝠”戰鬥機可在翼下掛載4枚“毒辣”遠距空空導彈,或“尖頂”中距和“蚜蟲”近距空空導彈,沒有固定機炮。其偵察/攻擊型機能夠攜帶4000千克~5000千克炸彈,特種型號可掛4枚Kh—85U反輻射導彈。
“狐蝠”戰鬥機的型別
“狐蝠”戰鬥機的主要型別有P(截擊型)、U(雙座教練型)、R(偵察型)、RB(偵察轟炸型)、BM(反雷達型)、RBF(偵察/轟炸型)、RU(專用於設備測試及教練}等。1985年,“狐蝠”戰鬥機停產,共交付使用1186架。“狐蝠”出口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印度等國。
狐蝠,戰鬥機載有搜索距離90千米的火控雷達半自動指揮引導係統方位角導航係統雷達警戒係統敵我識別器雷達應答器信標接收機,無線電羅盤等。優秀的方位角導航係統使該機成為蘇聯第一種使用數字計算機與自動駕駛係統交聯控製的飛機。
米格—31“捕狐犬”戰鬥機
米格—31是蘇聯空軍裝備的專用高空高速截擊機,可以同時攜帶遠程、中程、近程空空導彈。它是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乃至整個蘇聯戰鬥機工業的巔峰,北約稱之為“捕狐犬”。
“捕孤犬”的誕生
“捕孤犬”戰鬥機是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在米格—25MP型飛機基礎上研製的雙座雙發全天候截擊機,具有卓越的超音速飛行能力,1975年9月首飛1980年裝備部隊,主要部署在蘇聯的北方和遠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