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拉小鎮位於甬城千年古鎮慈城新城,周邊環繞著曆史的厚重與現代的活力。彼時,舊城改造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古老的城鎮在變遷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而新城則在一片蓬勃發展中崛起。

維拉小鎮就坐落在京杭大運河之畔,人工開挖的中心湖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其中。圍繞著這泓碧水,清一色的獨幢、聯排或疊拚別墅錯落有致地分布著,盡顯低密度住宅區的優雅與寧靜。

其建築風格融合了現代簡約與歐式古典的韻味,米白色的外牆搭配著紅色的尖頂,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溫暖而柔和的光芒。

慈城新城別墅群因為有一條環城高架路和在建的4號線輕軌與市區相通,地理環境倒比城西的東錢湖別墅群更為方便,自然也更受歡迎。

相傳維拉小鎮一期剛剛開賣時,隻有局級以上才有資格認購,尋常人家就是再有錢,也買不到。

隻不過,維拉一期出了一個大紕漏--慈城新城原本是一片農田,因為靠近大運河,含水量高,後期沉降嚴重。設計院因為經驗不足,並沒有在車道等位置打樁,結果造成路麵大麵積開裂、沉降。

走進維拉小鎮一期,簡直如同走進中東戰場一樣,路麵坑坑窪窪,遍布能夠塞進人拳的裂縫,圍牆歪斜隨時就會倒塌,車道路麵和房基徹底剝離,暴露出遍布鏽跡斑斑鋼筋的地基。

“局級”們哪裏忍得下這口氣,紛紛與開發商交涉,但開發商也不是吃素的,背後有著國資的大後台,一時間你來我往,各自動用關係,上演了一場好戲,“局級”們甚至請來了央級媒體,在電視上公開曝光,而開發商則把拒絕交納物業費的“局級”們告上了法院。

鶴蚌相爭,得利的卻是漁翁。

因為維拉一期的爛攤子,連累隨後開發的二期無人問津,哪怕二期吸收了一期的教訓,在車道下打了密密麻麻的基樁,可是價格一降再降,售樓處依然門可羅雀。

羅權利的父母就是在當時撿的漏,老兩口有一套位於市區西門口的老宅子因為地鐵工程被拆遷,手裏有了一筆百餘萬的閑錢,再加上多年的積蓄,又貸了點公積金,以399萬元的價格,買下了維拉小鎮二期一套360平方的帶小花園的聯排別墅。

隻不過,老兩口享受自己的別墅夢並沒有多久,就因車禍而離世,偌大的別墅如今隻有羅權利獨自居住。

羅權利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事業單位員工,摳著牙縫兜出老底買了別墅後,就沒多少錢裝修了,360平方、上下四層樓的別墅帶軟硬裝在內,隻花了一百萬。

這在動輒裝修半包兩百萬起步,光設計費就要2、30萬,連一個水龍頭也要德國原裝進口自熱水龍頭的維拉小鎮業主中,羅權利家隻能用“寒酸”兩字來形容--雖然他家也有地暖,甚至安裝了一部室內電梯,可有的業主騷包得甚至在家裏裝了全玻璃的觀景電梯。

此時,在羅權利麵前,就是一家奢華得把人民幣往地上貼的富豪之家。

這幢聯排別墅結構和羅權利家的一模一樣,四層樓,一樓是車庫加地下室,二樓是廚房和客廳,三樓四樓是臥室區,五樓應該還有個小閣樓。

但是現在,在羅權利麵前,奢華的二樓已經麵目全非:

一樓的車庫和地下室被爆炸的衝擊力完全摧毀,裸露的鋼筋扭曲著,仿佛在訴說著痛苦。

二樓的廚房和客廳更是一片狼藉,大理石地麵被炸出了一個巨大的洞,邊緣參差不齊,鋼筋和地暖管道暴露在外,混雜著黑灰、碎屑、泡沫和雜物的汙水不斷湧入洞穴,發出令人心悸的聲響。

實木壁板被氣浪無情地撕扯下來,碎成了無數片,四處飛濺,有的深深地刺入了沙發和軟包中,仿佛是一把把利刃。

水晶玻璃吊燈、鋼化雕花隔斷景觀玻璃以及天然大理石山水背景牆都已碎成了大大小小的碎片,散落在房間的各個角落,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冰冷而刺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