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比奧西亞戰爭(1 / 1)

比奧西亞戰爭指以維特為首的比奧西亞同盟和以雅典為首的阿提喀為反對斯巴達及其領導下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和為控製希臘而進行的戰爭。

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在古比奧西亞諸城邦基礎上形成了以維特為中心的奴隸主民主製的聯邦國家。比奧西亞國與雅典結盟後,成了希臘的盟主。斯巴達為了獲取對希臘的統治權,消滅維特和雅典的民主製度,對這兩個國家發動了戰爭。

公元前378~前371年,斯巴達軍多次入侵比奧西亞,大肆擄掠。起初,維特和雅典軍隊緊閉要塞避而不出戰。雅典於此時派兵在海上同斯巴達軍隊交戰。斯巴達原指望通過海上封鎖的辦法切斷雅典的糧食供應,迫使雅典斷絕與維特的結盟關係。但雅典海軍在納克索斯島戰鬥中,擊潰了斯巴達海軍。

公元前373年,雅典統帥季莫菲的艦隊在科林斯灣主動出擊斯巴達艦隊,並在克基拉島海戰中將其打敗。公元前371年,坎帕米農達斯統率的維特軍隊在國克特拉交戰中重創數量上占優勢並號稱無敵的斯巴達軍隊的方陣。維特軍隊這一勝利以及後來接連三次對斯巴達的征討終於使伯羅奔尼撒同盟土崩瓦解。

但是,雅典擔心維特的實力不斷增強,遂倒向斯巴達。於是斯巴達、雅典、曼蒂內亞結成了強大的反維特同盟。同盟軍隊不久就將維特軍趕出了伯羅奔尼撒半島。公元前362年,維特軍再度入侵伯羅奔尼撒。在曼蒂內亞交戰中,埃帕米農達斯起先獲勝,但在戰鬥最關鍵的時刻,他身負致命重傷。失去了統帥的比奧西亞軍隻得撤退。

比奧西亞戰爭削弱了斯巴達和維特。從此在爭奪希臘領導權的鬥爭中,它們再也不能起左右局勢的主導作用了。在軍事學術方麵,比奧西亞戰爭有許多創新之處:維特軍統帥埃帕米農達斯首次使用了集中優勢兵力於決定性地段的新戰鬥隊形,以代替過去實施突擊時沿正麵平分兵力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