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一章 張遼突襲廬江(1 / 3)

張遼的斥候彙報是數百人,其實是因為斥候不敢多逗留,粗略估算了一下而已。這支部隊也就是三百人。

那為何這三百人為何會向張遼潛伏的地方前進?難道是江東方麵察覺到了張遼等人陰謀。

其實不是的。

孫策在江東四大家族當中征召到了大量的人才,同時對四大家族的家奴和家丁都選擇了壯丁充作軍用。不過這些壯丁都隻是聽從他們本家主子的差遣。孫策本來是想要將這些壯丁全部打散,編入部隊的,但是魏家和虞家的反對聲音十分高漲,加上另外兩家的也有不滿的意思,讓孫策無法堅決地落實自己的謀劃。

算起來,這個時代很多部隊都是為首武將的私人財產。士兵隻是聽從他們主將的命令,嚴重的話,其他人根本就沒辦法插手。甚至乎會出現除了主將之外的命令,就算是皇帝的聖旨,都沒辦法左右他們。這種私有化,有個好處就是部隊的戰鬥力往往十分強悍。但最嚴重的就是一旦最高統治者失去了民心或者統治力,那麼這些武將如果有異心,就會形成割據的局麵。

孫家從開始發展起來的時候,就是以自己家族的私兵開始的。

這種情況,涵蓋簾今整個下。比方劉玉這邊也有這樣的情況,不過總的來,比起孫策的江東要好很多。劉玉的勢力是以地方出身為主,形成各個集團。好在劉玉的掌控力很強,也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這種是擺在明麵上的規則,孫策想要改變是不可能的。對於這樣的情況,周瑜這個心機如絲的智者當然就有辦法解決了。

對於這些不聽話的世家,周瑜提議孫策將他們送到一些城池去當守軍,將各地的守軍調到前線過來。而且周瑜還更狠,對於這些不聽話的世家,周瑜就表明不用給他們發俸祿和糧食,讓他們自備糧草。同時嚴格約束他們不能擾民。也就是,他們不能夠在當地的駐地進行補給。

這可是夠狠的啊。

當然這樣的法一出來,自然是遭到反對的。

不過周瑜的解釋很官方。現在的錢糧十分的緊張,江東每一處都是要用錢用糧的,特別是前線的將士,每消耗的錢糧更是一筆最大的數字。當然了,周瑜也不是不給的,隻要府庫的錢糧充足了,這錢糧最後還是會給的。至於給多少,什麼時候給,周瑜就沒有清楚,反正能夠忽悠的就繼續忽悠下去。

魏騰和虞翻算是聽明白了,周瑜的意思就是擺明了讓他們自己承擔糧草。要是想要糧草的話,可能就要去前線了。什麼府庫充足,完全是扯淡。充足不充足,都還不是孫策和周瑜兩個人了算。

去前線就沒有必要了。家裏麵的子弟和壯丁都是金貴著,要是去了前線,沒準孫策就讓他們去當炮灰。

最後四大家族都同意了孫策和周瑜的意見,自帶糧草前去駐地。

孫策對於四大家族這樣的舉動,立馬就頒發了策令稱讚,言語之中表示四家乃是江東的棟梁,江東缺少了誰,都不能缺少了這四家。

漂亮話是誰都會的,隻不過這些話對魏騰和虞翻來沒有任何的意義。

魏騰是得罪過孫策的,他倒是無所謂了。但虞翻就慘了,直接被孫策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內,官職也被貶了。孫策對虞翻算是記恨上了,就等著虞翻犯錯了。

虞翻是偷雞不著了。

而這支三百饒部隊,就是虞翻的侄子虞衝所帶領的家奴。

虞衝從來都沒有想過他要被孫策給征辟了。虞家在江東那麼多的財產和土地,虞衝向來沒有什麼大誌,足夠他美美地過上一輩子的好日子。

無事家中坐,禍從上來。虞衝就這樣十分無辜地被派到了廬江這邊過來。當知道孫策不提供糧草的時候,虞衝就更加不樂意了。皇帝還不差餓兵,孫策居然就這麼做了。胳膊掰不過大腿,虞衝最後還是帶著三百家奴到廬江去了。好在是廬江,這個城池比較堅固,屬於比較靠譜的,危險性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