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對抗萌芽於20世紀初,電子對抗的發展史,也就是電子技術的發展史。如果用簡潔的語言敘述,大體是這樣的:
1904年,英國工程師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隻真空二極管。
1906年,第一隻可以對無線電信號起放大作用的真空三極管問世。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開始了無線電通信,也發展了簡單的無線電通信幹擾。
1920年,發現電離層對無線電短波的反射作用,無線電通信距離大大增加,無線電通信對抗跟著也加劇了。
1933年前後,德國試製了一部實驗性雷達。
1936年,英國製造出了雷達裝置。電子對抗從此增加了雷達對抗的內容。
1940年,英國研製成功了“諧振腔磁控管”,微波技術從此開始,以後便有了各種炮瞄雷達、警戒雷達、機載雷達和艦載雷達,以及導航、遙控遙測設備,也就有了雷達對抗的種種手段。
1947年,美國研製成功了第一隻點接觸型鍺晶體三極管,電子技術有了新的突破。80年代,晶體管在複雜的武器裝備中普遍使用,地空導彈、空地導彈開始裝備,電子對抗設備也多了起來。
60年代,出現了專門用來進行電子對抗的武器係統。
近20多年來,由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型電子計算機的迅速興起,軍隊用的電子設備日漸向著性能好的小型化發展。
在許多次的局部戰爭,特別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等國的軍隊,幾乎每個作戰單元都配備電子器材和對抗設備。
現在,一個新的兵種——電子戰兵種已經出現,許多國家成立了專門的電子戰部隊。美國的電子戰部隊,在陸軍中有2.5萬人,占總人數的3.3%,空軍的電子戰飛機有248架,占作戰飛機總數的6.9%,海軍的電子戰飛機有120架,占作戰飛機總數的4.8%
電子對抗經曆了從無線電通信對抗到雷達對抗,到電子設備全麵對抗的幾個階段。
有人預測,隨著電子戰兵種的崛起,一方麵,它將同陸、海、空、天戰場的作戰更加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為多維的立體化戰爭服務;另一方麵,也許會出現單獨的電子戰階段,或者獨立的電子戰略階段,甚至有可能出現隻靠電子戰爭便分出勝負的新樣式的戰爭。
電子戰就是欺騙戰
電子對抗是人操縱的,直接的作戰目標卻不是殺傷對方兵員。
它是利用電磁波探測、識別敵方的電磁頻譜和電子設備,想辦法使之不起作用,同時又想辦法保護自己方麵的電磁頻譜和電子設備不受幹擾破壞,能夠正常運作,充分發揮作用。所以電子對抗同一切作戰形式一樣,有進攻的一麵,也有防禦的一麵。
電子進攻的基本樣式有軟硬兩手。軟的一手,也稱軟殺傷,大致就是冒充、欺騙、幹擾、壓製,讓對方接收的是假信號,電台裏嘈雜刺耳,什麼也聽不清楚,雷達上茫茫一片,什麼也看不出來。硬的一手是摧毀,用專用的導彈等打擊兵器,消滅對方電子設備。
電子對抗中,攻或防都離不了欺騙。從有無線電通信和雷達以來的曆史,可以說是一部軍事欺騙史,能夠編寫成厚厚的一本書。
中國古代兵書中說兵不厭詐。詐,就是造假,搞欺騙。
戰爭有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這個界限是模糊不得的,大可不分清楚。
但是,戰爭卻並不都是堂堂正正進行的,許多方麵不可用日常的仁義道德標準去衡量。公元前7世紀,中國古代春秋時期,宋國和楚國打仗,宋國軍隊已經排隊成陣,楚兵還在渡河,有一位官員建議馬上出擊,宋國的國君宋襄公說:“君子不趁別人困難的時候去攻打人家。”楚兵已經全部渡過河來,但還沒有排成隊伍,那位官員再次請求出擊,宋襄公又說:“君子不攻擊不成陣勢的隊伍。”
直等到楚兵完全準備好了以後,宋軍才出擊,結果大敗。曆史評論宋襄公的仁義道德,說他是一種蠢豬式的行為。現代戰爭中誰也不會再當這樣的傻瓜。
即將過去的20世紀,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和數百次局部戰爭。這些大小戰爭中的電子對抗,都有出色的欺騙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