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和沈讓將四海拉住,免得這小子一怒之下揮著劍向八賢王劈去,若是他能將八賢王劈死也好,關鍵是那老家夥不是一般人,連小公主的性命都能毫不留情的拿走,要是被逼得急了,再把他殺了怎麼辦?
沈讓觀察著八賢王的變化,他此次是一人前來?不,麒麟山外一定還被他布置了別人,也並未見他攜帶八件寶器,他是要赤手空拳來抵對?
月兒也有這一層顧慮,八賢王既然知道他們上麒麟山,為何不在之前將他們夫妻二人拿下,非要等到進了洞才出現?
更重要的是八賢王居然知道她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他怎麼會知道?又從哪裏知道?
一連串的問題在月兒腦子中旋轉,想不出個所以然,她準備先探探口風。
“八賢王真是能耐,不僅能隱匿的猶如空氣一般讓人發覺不了,更知道我不是這時候的人,真不知道八賢王還知道些什麼,不過,也無所謂了。”
她伸手將乳白色的大石一指,又說道,“瞧見沒有,盤古斧石在此,怕是八賢王想將我們夫妻的命收走,也還是要顧慮的,再者八賢王可沒帶寶器,別被記恨激的上了頭,成了我的劍下鬼!”
八賢王一眼不眨的看著月兒說完這些話,他麵上沒有浮現出任何不屑,可那種深不可測的眸子中全是不屑。
當年八賢王幫助趙禎禁錮劉太後,將自己的兒子推上了皇位,得到皇朝實權,便有片刻的休養生息,自然成了大宋朝背後的王者。
就在他微服私訪走進一片山林,踏尋青山綠水時,遇見了暴雨,當時天空黑壓壓的一片,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兒,他隻好尋到一間破廟稍作歇息。
他靠著廟裏柱子小歇,恍惚看到一位白發白須,素衣輕袍,帶著些許仙風道骨的老道士向他走來,兩人說不出的投緣,一陣暢聊。
最終雨滴漸小,老道士要離開,臨走之前給八賢王留下十二個字,“柳非今生,若遺不滅,宋山飄搖。”
八賢王不明所以,想要問個究竟,一睜眼發現自己竟是做了個夢,可那十二個字始終在他腦中揮之不去,回到汴京,老道士的十二字每晚都會在他夢中回蕩。
當時大宋朝最大的柳氏便是三朝元老柳太尉一家,經過深思熟慮,同時也是因為出於好奇,八賢王將柳太尉在暗中仔細的探尋,果然發現了蛛絲馬跡,沒想到三朝元老柳太尉竟利用八賢王對他的信任,在背地裏與驃騎大將軍張誌初招兵買馬,苦練精兵瑞士。
堂堂大宋已經四海升平,國泰民安,那些兵馬不是用來謀反的,難道還是用來代替禦林軍的?
故此八賢王便利用龐太師與柳家的恩怨,指使趙禎對柳家進行了滅門,不過柳家提前將對張誌初不利的線索切斷,保全了張誌初的平穩安逸,沒有遭受到牽連。
當年柳月兒逃過一劫,八賢王並未在意,想著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女兒還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