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在1943年冬季進攻中,粉碎了敵人在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附近的重兵,完全解除了對列寧格勒的封鎖,解放了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的國土,逼近喀爾巴阡山山前地帶,進入羅馬尼亞境內,肅清了克裏木半島之敵。1944年夏秋戰局進行了數個大的進攻戰役。蘇軍在卡累利阿地峽和南卡累利阿的進攻,迫使芬蘭政府於1944年9月19日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退出法西斯集團,並於1945年3月4日對德宣戰。由於進行了白俄羅斯戰役,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被粉碎,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獲得解放。蘇軍以及波蘭第1集團軍部隊開始解放波蘭。
7月21日,勞動人民革命政權的臨時執行機關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在海烏姆市成立,受權行使波蘭政府職能。在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中,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被粉碎,摩爾達維亞全境、羅馬尼亞大部獲得解放。羅馬尼亞勞動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發動武裝起義,於1944年8月23日推翻了安東尼斯庫軍事法西斯專政,羅馬尼亞新政府對德宣戰。蘇軍進入保加利亞加速了該國正在醞釀的人民起義,9月9日,起義爆發,推翻了君主法西斯製度,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也對德宣戰。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裝起義爆發,揭開了斯洛伐克人民反法西斯侵略者鬥爭的英雄的一頁。蘇軍同捷克斯洛伐克部隊一起,努力支援起義者,於9月20日越過邊界,為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部隊在蘇軍積極參加下,廣泛展開了解放貝爾格萊德的戰鬥行動。10月20日.貝爾格萊德獲得解放。1944年10月,蘇軍開始解放匈牙利。在解放區成立的臨時同民政府於1944年12月28日對德宣戰。2月13日,法西斯德軍在巴拉頓湖地區的反攻被擊退後,布達佩斯獲得了解放。
蘇軍在東南歐進攻的結果,為把阿爾巴尼亞和希臘從法西斯德國占領者手中解放出來創造了條件。在彼特薩莫—基爾克內斯戰役中,蘇軍援助了挪威人民,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東北地區。
至1944年夏季前,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國際形勢和軍事形勢:假如繼續拖延開辟第二戰場,就會導致整個歐洲被蘇聯的力量解放。這種前景使美、英統治集團大為不安,急於通過英吉利海峽攻入西歐。此時,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的盟國遠征軍超過287.6萬人,有作戰飛機10859架,運輸飛機2316架,滑翔機2591架,艦船6939艘。與這些兵力對峙的法西斯德軍共有61個師,450架飛機,301艘戰鬥艦艇,由“西方”集團軍群統轄。
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戰役經過兩年的準備之後,終於開始。登陸軍隊於6月底前占領了寬約100公裏、縱深約50公裏的登陸場,並於7月25日轉入進攻。實施這一進攻時的形勢是,抵抗力量的反法西斯鬥爭在法國已經特別活躍,它在1944年6月前已有近50萬戰士。1944年8月19日,巴黎爆發起義。在盟軍到達之前,首都就已掌握在法國愛國者手裏。1944年8月15日,盟軍在法國南部實施登陸。至8月19日前,共有7個師上陸,未遭重大抵抗,向北和西北方向展開了進攻。9月中,從南部進攻的法國第1集團軍在第戎地區與從北部進攻的美軍會師。但是,法西斯德軍統帥部將各集團軍基本兵力撤至德國西部邊境,避開了合圍。12月16日,法西斯軍隊在阿登高原開始反攻,重創美第1集團軍,使盟軍處於困境。
1945年初,進行歐洲最後戰局的有利條件已經具備。在蘇德戰場,這一戰局足以蘇軍由波羅的海至喀爾巴阡山的猛烈進攻開始的。
根據盟國軍政領導就盟軍在阿登高原的嚴重處境提出的迫切請求,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決定提前於1945年1月12~14日在維斯瓦河及東普魯士發起進攻。在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中,蘇軍粉碎了維斯瓦河、奧得河之間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了波蘭大部領土,殲敵35個師,擊潰25個師。在東普魯士戰役中,殲敵25個師,擊潰12個師,蘇軍以強攻奪取了柯尼斯堡,消滅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直達波羅的海沿岸。從2~4月上半月,敵在東波美拉尼亞和西裏西亞的重兵集團相繼被殲,但澤至奧得河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獲得解放。蘇軍在維斯瓦河、東普魯士、布達佩斯地區的猛烈突擊,使盟軍有可能在西德和意大利展開順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