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耳馬戰爭指丹麥與瑞典間爭奪波羅的海製海權以及爭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和丹麥所屬挪威北部沿岸地區的戰爭。丹、瑞兩國多次試圖解決北方7年戰爭所遺留下的爭議問題,但毫無結果。
瑞典加緊備戰,丹麥先發製人,於1611年向瑞典宣戰。丹麥國王克裏斯蒂安四世率領6000人的軍隊侵入瑞典境內,並於5月包圍了卡耳馬要塞。查理九世率領的瑞典軍隊企圖突破對要塞的封鎖,但沒有成功。6月17日,雙方交戰,丹麥軍打敗了瑞典軍,並於8月3日占領了卡耳馬。查理九世於10月死去,瑞典軍隊遂由其子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率領。
丹麥軍隊圍攻埃爾夫斯堡將近3周之後,於1612年5月24日占領了瑞典的這個最重要的要塞和卡特加特海峽上的唯一港口,並向北推進到延徹平。丹麥海軍還在海上展開了積極行動,威脅著斯德哥爾摩。
但是,丹軍圍攻延徹平未獲成功,丹麥後方爆發的瑞典農民起義,迫使克裏斯蒂安四世停止圍攻,並向南撤退。
1612年秋,在英國、荷蘭和勃蘭登堡的調停下,交戰雙方開始和談,最後締結了克內雷德和約。新條約確認了對丹麥有利的什切青和約的條件。
除此之外,瑞典應在6年之內向丹麥償付100萬塔裏爾的賠款。瑞典人在卡耳馬戰爭中遭到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瑞典的精銳部隊已在德拉加迪率領下去同俄國打仗。卡耳馬戰爭是典型的封建主義解體時期的戰爭。戰鬥行動是由不大的雇傭軍進行的,規模有限,並且一般都帶有季節性。戰鬥行動的戰略目的是占領敵人的要塞。
此外,卡耳馬戰爭的特點是比較廣泛地使用火器,這是由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工業發展水平比較高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