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3 / 3)

四、在寧夏部隊方麵執行以上三項條款時,人民解放軍方麵保證參加和談部隊全體官兵生命財產之安全。

五、為了切實施行以上四項協議,決定雙方在銀川組織聯合辦事處,處理以上事項。該辦事處由九人組成,解放軍方麵五人,並指定一人任主任;寧夏方麵四人,並指定一人任副主任。

但是,在該協議書簽字後剛剛一時許,即9月23日下午3時,十九兵團首長即得知國民黨寧夏兵團3個軍均已潰散,且有十一軍潰散官兵在銀川公開鳴槍搶劫的緊急情況。因此,十九兵團首長認為,國民黨寧夏方麵已無力執行協議條款,解放軍故不能按協議條款對待國民黨寧夏兵團,立即撤銷原準備在24日由新華社發表協議全文的決定。此時銀川城內一片混亂,馬全良在亂軍之中,聽到有人要暗殺他的傳聞,即以收容散兵的名義,與其副軍長王伯祥連夜逃奔吳忠堡,向解放軍六十四軍軍長曾思玉報告銀川混亂情況,要求解放軍迅速進駐。次日即23日,馬鴻賓自銀川向解放軍發電告急:“寧夏部隊已形成崩潰現象,官不能管兵,到處發生搶劫情事,請楊司令員即速派兵進駐寧夏,以安定人心。”於是六十四軍一九一師五七二團兩個營在副團長率領下從仁存渡橫渡黃河,乘馬鴻賓派來的卡車急速到達銀川。斯時銀川槍聲不斷,軍庫被搶,商店關閉,人心惶惶。解放軍進占馬鴻逵公館等通訊指揮要地,又分兵至新城解除寧馬十一軍一六八師殘部武裝,占領飛機場,接收十一軍所扣國民黨飛機一架。次日師主力入城,銀川才得以安定。

四、寧夏解放

9月26日,十九兵團舉行隆重的入城式,馬鴻賓率寧夏省府人員、回漢各界代表及中小學生700餘人,齊集南門外歡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成立銀川市軍事管製委員會,任命十九兵團司令楊得誌兼主任,馬鴻賓、朱敏、曹友參為副主任。當天,銀川軍管會發布第一號布告:“蔣馬散兵遊勇,限布告日起,自動向本會投誠報到。”

9月28日,解放軍十九兵團政治部聯絡部長甄華奉命召集寧夏兵團殘部師以上軍官開會。他宣布:因賀蘭軍、十一軍已自行潰散,沒有向十九兵團移交建製的部隊,所以不能按原《協議》規定進行處理,隻能根據軍管會布告命令,個人自動到軍管會聯絡處投誠登記。凡向解放軍投誠登記者,均發給《參加寧夏和平解放原國民黨軍隊人員回籍證明書》,對“過去一切,概不追究”,以示對投誠登記的個人寬大處理,並按路途遠近發給路費及有關路證等,資遣回籍,自謀生計。筆者係聯絡處負責登記的工作人員之一。據統計,到聯絡處投誠登記的有2萬餘人,其中將官41人,校官近千人,尉官近3000人,蔣馬特務147人。

寧夏解放,宣告國民黨蔣介石和馬鴻逵在寧夏的統治永遠結束。苦難深重的寧夏回漢等各族人民從此見了青天,走上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而參加寧夏和平解放和投誠人員,極個別的如周福財、馬福元在投誠登記後又組織武裝叛變,被捕獲歸案,於1952年被處決以外,大都各得其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盧忠良任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民革甘肅省委員會主委。馬光天任蘭州市政協副主席。馬廷秀任甘肅省政協常委。馬光宗任甘肅省政協常委、省民革副主委。萬民和任寧夏民革副主委。王伯祥為寧夏參事室副主任。鄭毅民為甘肅省參事室參事。張寄亞、王有祿、崔清平、袁壁輝、馬清等為寧夏參事室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