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製導技術就是利用紅外探測器敏感目標輻射的紅外能量,捕獲、跟蹤並引導導彈攻擊目標的製導技術。紅外製導技術分為點源製導技術和成像製導技術兩大類。紅外點源製導技術是把被攻擊目標的高溫部分的紅外輻射作為信息的電信號,導引導彈擊中目標。紅外成像製導技術是利用紅外探測目標及背景的紅外輻射,如實地顯示出目標及其背景的“熱”圖像,並對目標圖像進行捕獲和跟蹤,導引武器攻擊目標。
紅外點源製導技術所獲得的隻是目標的位置信號,不能反映目標的形狀,所以對目標的識別能力比較差。於是,美國等國開始研究和發展紅外成像製導技術。它采用多個紅外探測元來探測目標的紅外輻射,因而可以獲得目標紅外圖像,其圖像與電視圖像近似,但卻可以在電視難以工作的夜間和低能見度下工作。裝有紅外成像導引頭的導彈發射後,不需要其他設備引導,會自動飛向目標。一枚導彈發射後可以立即轉移火力,再發射第二枚導彈攻擊其它目標。與采用其它製導技術的導彈相比,采用紅外成像製導技術的導彈精度高,可以晝夜使用,攻擊隱蔽性好。它的缺陷是工作受雲、霧和塵的影響比較大,並且會被曳光彈、紅外誘餌、陽光和其它熱源幹擾。實現紅外成像的途徑有很多,但主要有兩種:一是多元紅外探測器線陣掃描成像製導,二是多元紅外探測器麵陣凝視成像製導。
在70年代中期,美國還利用凝視焦麵陣紅外成像技術發展精確製導武器,其中以“坦克破壞者”步兵反坦克導彈最具代表性。
“坦克破壞者”導彈射程1~3公裏,采用多元平麵陣紅外成像尋的器,它把由成千上萬個紅外探測構成的平麵陣放在光學望遠鏡焦麵上,可直接對目標成像,因而又稱為凝視焦麵陣紅外尋的器。與掃描成像紅外尋的器相比,凝視焦麵陣由於不用機械掃描成像,係統結構可做得更加緊湊;各個探測器單元有較長的積分時間,因而有更高靈敏度;凝視焦麵陣對目標成像的幀速率很高,大約為60赫茲,可適應在導彈飛得因目標機動和轉變而引起的目標影像變化,從而可用較小角度的彈道飛行,俯衝攻擊坦克裝甲最薄弱的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