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以科恩伯格為首的研究小組,運用限製性內切酶和DNA連接酶,首次實現了DNA的重組。從此,遺傳工程宣告誕生。遺傳工程的誕生,標示著人類已經徹底改變了過去傳統生物技術的被動狀態,使得人類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改變生命的形態。同時,這種技術應用於軍事目的後,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製造出比生物武器更凶惡的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就是運用遺傳工程技術,用類似工程設計的方法,通過DNA重組,在一些致病細菌或病毒中植入能對抗普通疫苗或藥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來不會致病的微生物體內植入致病基因,以培育出新的抗藥性很強的致病菌,使之對特定遺傳型的人種有致命作用。由於基因武器使用的是難以製服的微生物,因而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基因武器又稱作“世界末日武器”。這種基因武器由於其致病力強,對偵察器材、預防疫苗不敏感,從而給偵察、防護和治療造成極大困難。
自1983年以來,國外對20餘種潛在生物戰劑的病毒分子的基因進行了研究,建立了8~9種病毒的基因信息庫,研究其基因結構、抗原性、毒力、複製因子等,為改造和提高傳統生物戰劑的性能,研製新的生物戰劑奠定了基礎。
美國生物技術研究人員已用現代生物技術繁殖成功炭疽杆菌、A型肉毒杆菌、霍亂弧菌、誌賀氏痢疾和白喉杆菌毒素的基因。他們還在研製用生物技術生產更具毒性的同種細菌和病毒甚至用加入基因的方法使本來不引起疾病的細菌轉變為病菌。美國已把具有抗四環素藥物的大腸杆菌的遺傳基因和具有抗青黴素作用的金色葡萄球菌的基因拚接在一起,再把拚接的分子引入大腸杆菌中,培養出了一種可同時抗上述兩種殺菌素的新型大腸杆菌,另外美國重組DNA顧問委員會遺傳工程管理人員透露,痢疾菌毒素基因也已被移植到非致病的大腸杆菌中。如果在大腸杆菌中加入能使大批人畜死亡的炭疽基因,並撒入敵方境內,就會使敵軍不戰而亡。
除此之外,西方國家還正企圖利用遺傳工程學的方法製造“種族武器”,即通過對具有群體遺傳特點的人的細胞、組織器官和機體係統,施加目標明確的化學或生物影響,從而達到有選擇地損害某些民族和種族的目的。
盡管現在世界各國已簽訂了禁止使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公約,但是,這並不能阻止軍用化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未來軍用化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必將使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毒性更高,作用速度更快,而且,其戰術、技術的靈活性更強,從而能使決策者有更大的選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