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戰的基本內容由:電子支援措施(ESM)、電子對抗措施(ECM)和電子反對抗措施(ECCM)三大部分構成。
所謂“電子支援措施”(ESM),是指利用電子偵察手段,獲取軍事情報,用於提供電子信息。其中心任務是對敵方電磁信息進行搜索、偵收、標定,並迅速分析其性質,為己方實施對抗措施和電子反對抗措施提供依據。因此,電子偵察是電子支援措施的主要環節,也是整個電子戰的基本先決條件。
電子偵察又分為技術偵察和情報偵察。顧名思義,技術偵察就是要設法獲取敵方電子設備的技術性能,例如:工作體製、頻率、脈衝寬度、重複頻率和發射/接收功率等。掌握了這些技術數據,就可采取相應措施,實施電子戰鬥。而情報偵察則是要設法弄清敵方電子設備的種類、數量、配置、密度和部署調動情況,從中獲得敵方指揮機關位置、武器配置、部隊編成和作戰意圖等。當然,現代條件下的情報偵察主要靠各種電子偵察設備來實施,包括各種機載、車載、艦載、星載和便攜、投擲式的電子偵察設備。
所謂“電子對抗措施”(ECM),是指利用電子設備手段對敵方電子設備進行幹擾和破壞,其基本任務是,依據“電子支援措施”所提供的各種資料,對敵方使用的電磁波進行幹擾、消弱或降低敵方電子設備效能,甚至給予徹底摧毀。目前,各國所采取的電子對抗措施,主要是電子幹擾、設置假目標和投放電子誘餌,采取隱形技術,以及使用反輻射導彈予以徹底摧毀。也就是所謂“軟硬”相結合的一體化電子戰手段。
電子幹擾手段很多,施放有源幹擾和無源幹擾,也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辦法。而使用火力(反輻射導彈)對抗,則是最有效、最徹底的辦法。
所謂“電子反對抗措施”(ECCM),是指利用各種電子反偵察、反幹擾和反摧毀等措施,保障己方電子設備在敵方電子對抗和反輻射導彈攻擊條件下,仍能正常工作的各種方法和手段。反對抗的措施很多,但基本上分為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就包括提高己方電子設備反對抗能力,從設備和係統的結構原理、信號收發和處理方法,以及抗幹擾電路等,其中,快速變頻、多頻調製、天線極化、信號加密等尤為有效。組織措施主要包括規定收發時間和地域、多頻雷達和電台交錯使用,多部雷達輪流開機、盡快關機等。
進入80年代以後,高技術高速發展,在電子戰領域裏,出現了更多更新穎的手段,如“對抗C3”(C3CM)、“敵防空網對抗”(SEAD)、“電子光學支援措施”(EOSM)、電子光學對抗措施(EOCM)和“電子光學反對抗措施”(EOCCM)等。這些都是屬於更高級的、更全麵的電子戰範疇的手段,並已開始實戰應用。
此外,還有最新的電子戰技術,包括使用“電磁頻譜領域擴大”,如毫米波雷達,“主動式消耗幹擾發射機”,以及微波、紅外、激光等誘騙尋的等。
盡管現代電子設備的發展日新月異,武器裝備應用電子設備的比率日益提高,電子鬥爭手段日益繁多,但從總體方麵歸納起來劃分電子戰的基本內容,不外六大部類,即:電子偵察(亦稱電子支援)、電子幹擾(含反幹擾)、電子欺騙、電子製導、電子控製和電子硬摧毀。當然,在實戰中,交戰雙方的電子武器是相互製約、交叉運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