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核戰中的美國戰略C3I係統(1 / 1)

人們知道,目前的美國戰略C3I係統旨在加強對核部隊的指揮與控製能力。那麼,核戰爭時,戰略C3I係統將怎樣工作呢?假如敵國的洲際彈道導彈向美國襲來,戰略C3I怎樣大顯身手呢?

首先,美國東半球的預警衛星發現了敵國導彈的發射。這一情報通過衛星傳給了美國科羅拉多州夏延山內的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西半球的衛星同時探測到了潛射導彈。隨後,美軍全球係統中有關部分,即從阿拉斯加克利爾到英國“菲林代爾斯”以及部署在美國周圍的雷達證實了導彈正在來襲途中。以上是戰略C3I係統中的偵察探測預警係統在工作。這時,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早已行動起來,它的一台計算機正在計算有多少導彈及飛向何方。另一台計算機處理進出的信息流,並將計算結果發往戰略空軍司令部、國家軍事指揮中心和國家軍事預備指揮中心。這三個中心還直接接收來自監視潛射導彈發射的衛星和雷達的讀出數據。

這時,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和其他三個指揮所的值班官員立即召開“導彈顯示會議”。一兩分鍾內,他們肯定了這一情報的真實性,並報告他們的上級,隨即進入“威脅鑒定會議”階段。此階段,戰略空軍司令下令其戒備轟炸機準備在潛射導彈飛抵前幾分鍾時起飛。在夏威夷,太平洋總部空中指揮所升空。其“核總部”——大西洋總部和歐洲總部的空中指揮所也很快升空。

實戰的戰略部隊在戰略C3I係統的指揮控製下的行動是:在得到警報5分鍾之內,B—52和FB—111轟炸機起飛,在接近敵國領空前,若無進一步命令,它們將折返。幾分鍾後,四個地麵指揮中心向白宮通信中心發送他們的威脅鑒定報告。

總統參加“導彈攻擊會議”,以及決定下一步行動。在明確即將遭到襲擊的情況下,總統登上直升機,前往華盛頓郊區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總統、國防部長、三軍參謀長登上在基地待命的波音747飛機,即“國家緊急空中指揮所”。

這時,總統需要做出最困難的決定:是命令戰略空軍司令部在敵國一開始攻擊時便發射自己的“民兵”洲際彈道導彈呢?還是等待弄清敵國的核武器將在何處、何時爆炸時再發射呢?

如果總統決定發射導彈,貼身的軍事人員就啟用“執行密碼”。這種密電可以向軍事指揮官們證實它確是總統下達的命令,總統確實批準了發布緊急行動電報。國家緊急空中指揮所可能經過衛星把電報發送出去。此時,美戰略空軍司令部的機載指揮所將把向敵國發射導彈的命令發向各導彈發射指揮中心,即把向敵國投放核武器的命令傳達到密蘇裏、北達科他等導彈發射控製中心。

與此同時,在大西洋上空盤旋的“塔卡木”中繼機已將緊急行動電報傳給了水下的彈道導彈潛艇。潛艇已做好了發射核導彈的準備。此後,各指揮所將收到反饋數據和情報信息,以便估計自己所餘資源、戰爭繼續下去的可能性。

假設在遭核攻擊後,地下指揮所被毀或失靈,這時便由EC—135型飛機指揮戰略空軍司令部所屬部隊以重複線路與海軍彈道導彈潛艇進行通信(該機上設有三部甚低頻/低頻無線電通信設備)。為了加強遭核攻擊後的指揮控製係統,美軍於1962年擴充了空中指揮所,增加了東、西、中三個輔助指揮所以及一些中繼飛機和一些空中發射控製中心,它們一起組成攻擊後的指揮控製係統,繼續實施對核部隊的指揮與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