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警回到家裏,依然如故,父母朋友老師同學都為他找工作。他真有了工作又從來不珍惜,不是因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被單位辭退,就是不甘心做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角色而被單位辭職回家。一回二回還有人想挽救他,三次四次後,大家看清楚了這個家夥不可救藥的真麵目,以後就再也沒人出麵為他找工作了。
餘警不出門找工作,一般最受不了的是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可是,餘警有一樣勤快的愛好減緩了父母對他的不滿和要求。餘警喜歡美食,不僅用眼睛看書上的美食,而是非常喜歡親自動手去實踐。他有時為了做一道八大名菜係列裏的經典菜,前後要花費四五天的時間,除了看書還去餐館請教大廚,最後做出的菜品還真有大廚的感覺。在餘警家裏,餘爸爸和餘媽媽都是太陽出山他們出門太陽落山他們回家的工作迷,從年輕參加工作至今,他們一直以單位夥房吃飯為主。家裏也配有鍋碗瓢盆廚具爐灶,但是,餘爸爸和餘媽媽不論誰走進廚房頭就變大,不知從哪裏下手,時間久了,越是動不了手,他們就越感到做飯是一件不容易操作的難事。餘警在家裏不惹事就是看看書,還給他們做著有滋有味的一日三餐,父母知道餘警沒有工作不是長遠之計,但是,吃了兒子的嘴短,想說他的話粘在嘴裏常常吐不出來。
餘警通過給父母做飯有了一個新發現,他把自己的發現寫成文章寄給了市裏的報社。文章論述了家庭的和諧要從胃口和諧開始,隻有一家人同吃滋味認同的一鍋飯,一個家庭才能達到共同和諧的目的。報社重點推薦了餘警的文章,還給他寄來了稿費。餘警看到自己也有掙錢的辦法,隔三差五就給報社寫一篇文章,雖然不能篇篇都發表,也常常有文章登報,當然,也常常有不多的錢給家裏補貼一下。他還因此結識了不少文化人,不時有人來餘家登門拜訪,守著餘爸爸和餘媽媽大談特談文化題目。餘爸爸和餘媽媽對餘警的就業被迫變成了催促但不急迫,施壓但不用力的策略。
餘警就像上學時混日子一樣,他在家裏又開始混日子的生活了。
對於找工作,餘警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他有自己找工作的目標和追求,就像他不讀正經書偏愛雜書一樣,他的目的達不到他是絕不罷休的。
不過,現在的他隻能靠自己出去找工作了。
餘警明明知道勞務市場大會的開場時間,但是手頭正好有一本從公安局的朋友手裏借來的關於血液分析的書,他不忍停下已經讀開的章節,一直拖到十點,看看再不能耽誤下去了,才在胳肢窩裏夾上未讀完的書,極不情願地走著去了勞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