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起來,換了一套黑色唐裝便走下樓去。見到他們四個站在院子裏倒是挺驚訝的,沒想到起來的還挺早。對著沈拓說:“你現在缺少的就是對天地元氣的感應和操控,一會我打套太極拳,你可以仔細感受一下空氣中的能量波動。”
“太極拳?你神秘兮兮的就是要教我們太極拳啊!”郝連煜怪叫道。
我懶得理他,為了幫沈拓掌握天地元力的波動,這套太極拳我帶上了兩分真元後才開始舞動。一邊打拳一邊解釋。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府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禦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準,活如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隨著我的解釋,太極拳也慢慢的展開了。隻見到此時黎淩,將那太極功法發揮的淋漓盡致,隻見到,太極兩儀,天地陰陽,闔辟動靜,柔之與剛。屈伸往來,進退存亡,一開一合,有變有常。虛實兼到,忽見忽藏,健順參半,引進精詳。或收或放,忽弛忽張,錯綜變化,欲抑先揚。必先有事,勿助勿忘,真積力久,質而彌光。
圓轉如意,空氣在黎淩的施為下不斷旋轉,在周圍帶起一陣旋風,聲勢驚人,哪裏是世間流傳的那種太極所能比擬的!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頭頂懸也。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發勁須沉著鬆靜。專注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麵,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運動如百煉鋼。無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嶽。動如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斷而複連。往複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又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勁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股。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跟隨著解釋,就見黎淩舉手投足間,圓轉如意,立如秤準,活如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黎淩不斷打著,不斷念著,從他口中吐出的每一個字仿佛帶著無盡的魔力,將旁觀者的心神完全吸引住!
“太極拳,纏法也。纏法如螺絲形運於肌膚之上,平時運動恒用此勁,故與人交手,自然此勁行乎肌膚之上,而不自知,非久於其道不能也。其法有:進纏,退纏;左纏,右纏,上纏,下纏;裏纏,外纏;順纏,逆纏;大纏,小纏。而要莫非以中氣行乎其間,即引即進,皆陰陽互為其根之理也。或以為軟手;手軟何能接物應事?若但以跡象視之,似乎不失於硬,故以為軟手。其周身規矩:頂勁上領,檔勁下去要撐圓,要合住:兩肩鬆下,兩肘沉下,兩手合住,胸向前合;目勿旁視,以手在前者為的;頂不可倒塌,胸中沉心靜氣;兩膝合住勁,腰勁下去;兩足常用鉤勁,須前後合住勁,外麵之形,秀若處女,不可帶張狂氣,一片幽閑之神,盡是大雅風規。至於手中,其權衡皆本於心,物來順應,自然合進退、緩急、輕重之宜。此太極之陰陽相停,無少偏倚,而為開合之妙用也。其為道豈淺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