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勇猛出擊終獲成功(1 / 2)

在倫敦,陷於絕望的聯合作戰部隻得一切從頭開始計劃。科林·賓格斯仍決定派出另一個襲擊小組。他從挪威皇家陸軍的誌願人員裏選出一批隊員並進行充分訓練。他們破壞的主要月標是維莫克化工廠的18個不鏽鋼的高濃縮電池和重水罐。

科林·賓格斯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他下令馬上行動。

1943年2月16日,由6人組成的“槍手”突擊隊傘降到了距維莫克西北45公裏一個結冰的湖麵上。由於他們沒有得到“燕子”的接應隻好先隱蔽起來,但很快食物和電池都用完了,他們失去了與山下艾因納爾和倫敦的聯係。於是,他們決定趁夜色冒險下山和艾因納爾聯係。當6個人來到斯庫利凱湖邊時,天氣驟變,下起了暴風雪。他們隻好在一間小空屋中饑寒交迫地度過了5天。第6天,大雪終於停了。6名隊員強忍饑寒艱難地滑行。突然,兩位滑雪者的身影躍入眼簾。“糟糕,德國巡邏兵。”大家立即做好射擊準備。等來人滑到眼前,竟然是“燕子”隊員,大家忘記了疲勞激動得緊緊擁抱在一起。現在10名突擊隊員聚齊了,加上山下的艾因納爾,共有11個挪威人在一起共同戰鬥了。重任就落在他們11人的肩上了。

不久,艾因納爾傳來一個鼓舞人心的情報。情報說德國人根據某些理由認為上次的傘兵空襲不是針對維莫克化工廠,而是針對一座建在工廠附近的水壩的。因此,100多名新來的警衛大部分被部署在水壩上,隻有12人被派到工廠來。此外,艾因納爾還摸清了工廠裏德軍警衛的位置及換崗時間,每一扇大門的開啟方法以及工廠附近的有關情況。可是要去襲擊的人員要穿越好幾英裏長的雪封的崎嶇的森林區,往下爬300米進入峽穀,涉過急流險灘,再登上300米幾乎是岩石的筆直峭壁,才能到達通向工廠的鐵路堤岸。峭壁上裝有不少警報器,一不小心碰到它們,工廠裏所有的探照燈便會立刻四下搜索。顯然,突擊隊要闖的是龍潭虎穴。

2月27日,隊長羅尼宣布了最後行動的命令:“全體人員一律穿英軍製服,分為兩組:掩護組和爆破組。晚上8點準時出發。每人帶兩片氰化鉀,任何人在可能被俘時都必須服毒,不能讓德國人抓到一個俘虜。”

晚上8點,“燕子”悄然踏上了征程。由於他們帶著敏感的爆破炸藥,提心吊膽地徒步走過了積雪覆蓋的森林,向下滑過多險的雪地來到峽穀的底部,又一步一滑地摸過橫在冰塊翻滾急流之上的“冰橋”,現在橫在他們麵前的是:一堵冰封的岩壁。過這關有三點難度:每人獨立爬崖謹防炸藥爆炸;一定不能碰到警報器;必須在2小時之內完成。隊員們小心翼翼,憑借精湛的冰雪技藝幸運地抵達峭壁的頂端。他們沿著鐵路堤岸向前爬行。到距工廠以460米之內時,可以聽見工廠機器的轟鳴聲。大家調整了一下,到了換崗時間,羅尼悄聲向大家明確了各自職責後,果斷下令:“開始行動!”

一個緊握一把切割螺栓用的大鋼剪的隊員徑直奔向工廠大門,就聽一聲“哢嚓”的脆響,鐵鏈和鎖應聲而落。隊員魚貫而入。5個人端著湯姆槍,占據了有利地勢。一旦警報響起,他們就立即把衝出來的衛兵幹掉。

由於多倫斯達德博士製作的目標模型和工廠的實際情況絲毫不差,羅尼率領的爆破組隻花了不到3分鍾就找到了安裝電纜線的通道。它一直通向毗連濃縮鈾部門的一個房間。在黑暗中羅尼與他的兩個手下走散了,但他繼續和另一個人沿著錯綜複雜的管道向前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