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基本的原因就是,南斯拉夫已建立起前線需要的鞏固後方。在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為部隊和兵團補充人員和武器的緊張工作,修築了鐵路和公路,企業、礦場和醫院也開始恢複。
所有這一切,加速了南斯拉夫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早日到來。
1945年1~2月間,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與因蘇軍向西推進而被迫撤往奧地利南部邊境及匈牙利的E集團軍群的部隊和兵團作戰,粉碎了莫斯塔爾市區的德軍和烏斯塔施一多莫勃蘭軍隊,解放了黑塞哥維那等要地。3月1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改稱為南斯拉夫軍,海軍改稱為南斯拉夫海軍,最高參謀部改組為總參謀部。國內政治生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3月7日,南斯拉夫民主聯邦臨時聯合政府宣告成立。政府的絕大部分成員來自人民解放陣線,共產黨的代表起領導作用。鐵托任政府首腦兼國防部長。該臨時聯合政府很快就得到了蘇聯、美國、英國和其他大多數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承認。而新政府把徹底解放南斯拉夫視為自己的最重要的使命。
為了達到徹底解放南斯拉夫的目的,在南軍的最高指揮部經過多方研究,決定第3集團軍和第1集團軍攻打班亞-盧卡、卡爾洛瓦茨和新梅斯托,第4集團軍進攻裏耶卡(阜姆)和的裏維斯特。最後,南斯拉夫軍隊應完成包括伊斯的利亞半島、斯洛文尼亞沿海的裏雅斯特的全部國土的解放,並為合圍和徹底殲滅宜集團軍群創造條件。各集團軍的任務是:第3集團軍擊敗德拉瓦河敵軍的抵抗,第四集團軍擊敗文科夫感地域的敵軍,然後在德拉瓦河和薩瓦河之間向西發展進攻,造成從北麵和酉北麵包圍敵人的態勢。第4集團軍突破烏納河與亞得裏亞海之間的防線,並向的裏雅斯特及其西北麵實施迅猛的進攻,解放的裏雅斯特,造成從西南麵包圍敵人的態勢。第2集團軍在戰線的中間地段向多博伊、班亞-盧卡和卡爾洛瓦茨方向實施正麵突擊,牽製對峙之敵,不讓其把軍隊調至翼側阻撓南斯拉夫第1、第3和第4集團軍的進攻。
同時,南斯拉夫第4集團軍,於3月20日開始在其左側向裏耶卡和的裏雅斯特實施進攻。3月底,部隊抵達裏耶卡的遠接近地,部分兵力登上帕格島和拉布島。
南斯拉夫第2集團軍渡過博斯納河,占領多博伊並前出到烏納河。該集團軍發展進攻,於4月底解放烏納河下遊一些居民點,並經多次激戰於5月6日解放了卡爾洛瓦茨市。
整裝待發的第1集團軍方當即作出了一些調整,並於4月12日,在美麗的多瑙河與薩瓦河之間與德軍同旋,最後瞄準時機朝敵軍守衛最為薄弱的地方一擊成功,當日便解放了武科瓦爾市。4月22日,部隊進抵敵人在賈科沃地區的第二防禦地帶,並從行進間突破防禦,繼續實施進攻。至5月3日,又擊退伊洛瓦河地區敵軍的抵抗,迅速向薩格勒布挺進。
南斯拉夫第3集團軍也積極參加了行動,於4月13日強渡德拉瓦河,不久解放了瓦爾波沃和奧西耶克市。部隊的進攻與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密切配合。4月15日,南、保兩國軍隊共同解放了下米霍利亞茨。作戰過程中,多瑙河區艦隊擔負炮火支援,並輸送1500名登陸兵於奧帕托維采地域登陸,有效地支援了南斯拉夫部隊。
在1945年3、4月間,南斯拉夫人民軍務部隊在德拉瓦河至亞得裏亞海岸的戰線上展開了總攻。而與此同時,在敵人的後方,南斯拉夫軍務兵團也開始積極作戰。例如,第4軍和第11軍從後方發起突擊,協助第4集團軍粉碎敵軍第15軍主力集團,解放了敵重要支撐點比哈奇市,並以積極行動破壞敵軍調動,不讓敵機動兵力兵器,從而有力地配合了第4集團軍勝利前進。3月中旬,根據南斯拉夫總參謀部指示成立了薩拉熱窩部隊集群作戰參謀部,所屬第2、第3和第5軍務兵團和部隊受領了解放薩拉熱窩的任務。戰鬥全麵展開,敵軍遭重創,並於4月6日被迫撤離薩拉熱窩市。在東波斯尼亞進攻戰鬥中,第2集團軍得到在敵後的第3、第5軍務師的援助。在希雷姆正麵地段,第6軍和第10軍各師與第1、第3集團軍密切協同。而遊擊隊和遊擊小組通常都在敵後兵團指揮員的領導下聯合行動。德軍頑抗,企圖撤至奧地利和德國境內。在裏耶卡接近地、斯拉沃尼亞-布羅德附近和伊洛瓦河上的戰鬥,以及爭奪卡爾洛瓦茨市的戰鬥最為艱苦。南斯拉夫第4集團軍前出到南斯拉夫與意大利舊邊界後,立即封鎖了裏耶卡港口,並於4月30日抵達的裏雅斯特。第9、第7軍和第4、第11軍的部隊,在敵後襲擊敵軍交通線,協同第4集團軍進攻的裏雅斯特。4月底,第4、第11軍的隊伍編人第4集團軍。第9軍完成從西麵封鎖的裏雅斯特的任務後,參加了對該市的強攻。
戰況對敵軍來說真是到了窮途末路的份上,尤其在激烈的雅斯特一戰中,敵軍損失巨大,隻得放棄苦心經營的一個個街區,另謀生路去了。5月1日,除2個不大的敵軍集群仍在負隅頑抗外,該市幾乎完全解放與南軍一起參加戰鬥的還有5月2日進人該市的盟軍新西蘭第2師所屬部隊。攻城結束後該營被命名為蘇聯第4突擊營。至5月7日,南軍徹底粉碎了伊斯的利亞半島和斯洛文尼亞沿海敵軍的抵抗。南軍解放的裏雅斯特市大大出乎英、美軍的意料之外。駐意大利北部盟軍軍事指揮部令其所屬軍隊趕在南軍解放該市前進人,未遂。於是又要求南軍從該市和伊斯的利亞半島撤出,遭南軍嚴詞拒絕。5月15日,英、美政府以最後通牒方式給南斯拉夫發出照會,繼續堅持上述無理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曾致信杜魯門,公正評價南斯拉夫人民在戰勝德軍中的巨大貢獻:“以我所見,必須注意到這樣的事實,即正是南斯拉夫軍隊把德國侵略者從伊斯的利亞一的裏雅斯特趕走,從而為盟國的共同事業立了大功。”
為了盡快解決這些問題,南斯拉夫政府顧全大局,接受了盟國的要求。6月9日,以南斯拉夫為一方,以英、美為另一方,在貝爾格萊德簽訂了關於尤利亞克臘伊納的臨時協定。據此,的裏雅斯特和伊斯的利亞半島西部沿岸由英、美軍事指揮部接管。與此同時,協定還專門強調,所達成的協議並不排斥將來解決尤利亞克臘伊納問題的可能性。
一直到,南軍幾乎解放了南斯拉夫的全部領士。E集團軍群殘餘部隊垂死掙紮,千方百計地想衝出合圍圈向英軍投降未遂,繼續被圍困在斯洛文尼亞和奧地利。殲滅E集團軍群的戰鬥從5月8日開始,至15日結束。盡管德軍技術裝備水平遙遙領先,最終還是輸給了得道多助的南斯拉夫軍民。僅1945年,敵人在南斯拉夫就喪失30多萬人,並損失許多武器、技術裝備和其他軍事裝備。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立憲會議首次通過聲明,宣布南斯拉夫徹底廢除君主製度,並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反法西斯鬥爭的勝利結束,在南斯拉夫人民的曆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