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靈魂在前三天叫脫肉體,這時的靈魂要慢慢的擺脫所依附的肉體,變為獨立的形態,但是此時的靈魂依舊存在於肉體內,被肉體所束縛,因此不能離開屍體太遠,必須時刻跟隨著屍體移動。所以一般屍體都要在家放置三天以上才能拿去火化了,否則就會激起靈魂的怨氣。
第四天到第六天叫守屍骨,就是說這時候的靈魂已經變為獨立的形態,但它依舊不能離開屍體。這時的靈魂從肉體內掙脫出來,依附在死者的骨頭上。所以這幾天叫作守屍骨。
第七天叫回魂夜,也叫頭七。因為靈魂到了第七天才能離開死者的屍骨,靈魂離開屍骨後,它因為生前留下的執念因此會回到家裏看看,看一看自己的親人,然後向他們道個別,從此天人兩隔,永不再見。
當然根據陰司戒律,隻要七七內(也就是四十九天)前往十字路口報道便不會遭到陰司緝拿。
因此在七七之內,一定要在家裏擺上死者遺像,香火以及貢品,以求死者能夠安心的離去。並且在七七之內,為了死者的靈魂能夠安寧,切不可搬家遷徙。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的情況,比如死者生前心願未了,含冤受氣或者思兒疼孫,這都會導致死者的靈魂遲遲不願離去,這些不願離去的靈魂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後,它生前的大部分記憶便會喪失,這時的它們就會根據靈魂內殘存的怨氣去行動,因此所謂的鬼魂就是指那些含有怨氣,不願去陰司報到的靈魂。’老奶奶冷冰冰的說道。
‘哦,我明白了,原來鬼魂就是含有怨氣的靈魂變化產生的!那老奶奶,你說的頭七和七七又是什麼意思?而且為什麼都帶著七呢?’
王寧已經回過神來,她不像之前那麼害怕了。
‘這個還是讓我來說吧,我死之前為了自己死後能夠做個明白鬼,所以專門學習了一下這方麵的知識。
為什麼都是七呢?這就不能不說天幹和地支了。天幹和地支最早是用於紀日的,後來才慢慢的開始用於紀年,紀月,紀時,而用幹支來紀年月日時的曆法叫做幹支曆。
天幹有十個,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個天幹和十二個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便形成了幹支紀元法。
上古的人們便是以天幹和地支作為載體,來測試天地人事的命運。天幹地支在天能成象,在地能成形,在人能成運。因此天幹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天道與地道的結合又決定著人道,所以運用天幹地支就能推測出天地人事的命運。
譬如人的生辰八字便是按照天幹地支來推算出來的,詳細的來說就是一個人出生時的幹支曆日期。而人的生辰八字內恰好包含了人的天格,地格和命格!
天幹每逢七為一煞,地支每逢七為一衝。因此天幹取七位為煞,而地支則取七位為衝。比如天幹中的甲逢庚為煞,從甲至庚正好是七個數;地支中的子午對衝,從子時到午時正好也是七個數。
人死去和人出生其實是一樣的,便是命運輪回的一個開端,因此在人死後七天,天幹和地支就會出現天煞和地衝。
剛才我已經說了,人死後三天後,魂魄脫離肉身附於屍骨上。而到了第七天就會遭遇天煞地衝,魂魄受到了天煞地衝的猛烈衝擊,從而從屍骨中掙脫了出來,能夠單獨的行動,此時的魂魄仍有意識,並且它已經知曉了自己肉體死亡,因此它在脫困後才會返回家中看看,所以才有了‘頭七返魂’的說法。
當然人死後,如果無骨而附,或者被化骨揚灰,它就有可能直接便魂飛魄散。
這些就是七和頭七的說法。
因為靈魂最多可以逗留到七七,因此在過去才會出現一些隆重的儀式:比如頭七,隻需要保持屍體不腐爛就可以了;二七,才能去火化並且下葬,同時要披麻戴孝;三七五七,親友都要到場,由孝子進行哭靈;四七六七,親友不必來,孝子隻能燒些紙錢、但不能哭靈;七七,喪家都要誦經禮懺,親友也要送冥幣、香、紙、大蠟、金銀鬥等等進行祭奠。
當然現在的社會要簡單多了,像我們這些靈魂也能體諒。畢竟兒女們也實在不易,隻要他們能好,我們這些死人即使再委屈點,也不會去怪他們的。’
老爺爺望著王寧,詳細的解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