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豪揚藏身樹上,把內外情形看得很清楚。
他知道,周無缺的查看無誤,下山各道確已均被封守住了!
集中京中兩廠一衛與禦林軍、刑衙、朝陽城與五城兵馬司、兵部這些地方的武林高手,要圍住一個盧師山並非難事。
如果朝廷要動兵馬,那麼即使少林、武當這樣執武林牛耳的大門派,也無法與之抗衡!
這次動用這麼多人手,難道朝廷真為了對付石門師徒?
羅豪揚對石道人有殺父毀莊之仇的嫌疑,但他回顧石門兩年所見所曆,覺得石道人尚無圖謀天下之野心,沒有任何反叛朝廷的跡象。
那麼,朝廷如真欲對石門不利,那除非是因為朝廷疑忌民間武林的壯大,欲借此立威,殺一儆百,以彈壓天下武林道。
有明一朝,本是朱元璋起兵草莽,打下的天下,自對民間武林有深刻之認識。
明律中,也對民間習武之風,甚為疑忌,加以禁止。洪武帝性多疑忌,開國功勳,也大加殺戮。
朱明王朝,更是以苛法行治的,叔侄爭江山的殷鑒在前,劉六、劉七之舉義,石和尚、劉千斤之反,更令朝廷凜凜生警。
廠、衛之設,本就為防臣下、諸王及各省府之造反的。
因此,倘朝廷對石門加以鎮壓,也不無可能。
因為誰叫石道人帶了門下弟子,來到京畿之地,且約見內府要員呢?
如果朝廷直欲對石門開殺戒,我該如何呢?
羅豪揚在樹上想道。
恐怕,隻有舍命與石門弟子一道,同朝廷一戰了!因為,他在沒有證據確證石道人是殺父凶手之前,對石道人隻有懷疑而已。
他不能因這份懷疑,而對石道人見死不救。不管如何,他總是由石道人授過藝的,與石道人有著師徒名份!
何況,還有孟震東!他欠孟大哥的情份!
何況,還有石瑩瑩!他欠瑩姐姐的情份!
而且,在石門兩年期間,石道人也確實待他不錯!
而且,即使石道人真是殺父凶手,也不能讓他喪生於朝廷之手!
殺父毀莊這仇,也隻有親手來報才能消卻心中這股冤恨之氣!
所以,羅豪揚身處樹叢之中,也不由以高度警戒之心,靜觀其變!
一群人從山下上山而來。
這一群中,有官員,有武將,有皂衣捕快,也有佩刀、背劍的武林人。
為首的是一位紅袍公子。
紅袍公子劍一般飛揚的墨眉飛揚神動,而嘴角微微向下拉的薄唇方口,有一種堅定、自負、冷傲的微笑。
來者是朝陽城朝陽王爺的唯一公子,文武雙全,名動江湖的朱大公子
朱,印,陽!
朱大公子朱印陽身後跟著的黑衣披風的老人,赫然是捕王、鬼見愁柳闊英,柳闊英身旁是“四大捕頭”之首的鐵手捕快曲逢春。
柳闊英後麵,是一身軍官打扮的禦林軍統領楊木真,楊木真旁邊,是一個金衣披發老人,獅眉火眼,闊鼻大嘴,太陽穴高高隆起,顯然是一位內家高手!
金衣老人後是一個淡眉細目的白臉書生,頎長身材,清秀的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
後麵,還有一幹高高矮矮的武林服色的人士,較打眼的是一僧一道,年紀均在五旬以上。
莫非那金衣披發老人,便是武林中大大有名的金師子?
那個跟在金衣披發老人後的白臉書生又是誰呢?從他足不驚塵的步子看來,一身輕功,頗為不俗。
據說,朝陽城中,各門各派薈集於此的,都是護法、長老、堂主以上身份的重要人物。
那和尚,難道是少林與無怒大師同輩的“無”字輩高僧?而那道士,竟是武當派鐵簫道長的同輩師兄弟?
羅豪揚不得而知。他隻是邊這樣忖思,邊看著朱印陽一行由山下上山而來,進了證果寺。
錢夢熊見朱印陽一幹人進來,淡淡笑道:“原來朱大公子與柳捕王來查辦人犯案子來了!”
朱印陽微笑道:“錢大人別誤會,晚生隻是奉命協助,主角兒是柳總捕。”
錢夢熊把臉轉向柳闊英。
柳闊英幹咳一聲,滿臉堆笑道:“錢總管,這也不是卑職的意思,是有大臣在聖上麵前密奏,說您身為內府總管,多次密約江湖中人,有圖謀不軌之嫌疑,現又約了武林高手在證果寺相見。聖上震怒,下旨刑部與五城兵馬司,協同廠衛來查問此事。至於朝陽城朱大公子,則是五城兵馬司的周大人因涉及江湖中朋友,故爾奏請聖上下旨,調朱大公子帶一幹朋友來關照一下的,怕萬一鬧出事來,大家麵上都過不去。”
錢夢熊聞言,仰天大笑,正笑之時,突止口,目光鋒利地注在柳闊英臉上,哼了一聲,沉聲道:
“柳捕王不愧為公門名家,久曆官場之人!把一件驚天動地的事說得如此輕描淡寫!錢某倒想請問一聲:不知是哪位大臣,奏了在下一本?”
“這個······”柳闊英嚅囁道,“恕卑職位卑人微,無從知曉。”
“哼!你不知,東廠、西廠兩位都督大人總知道的吧!李雲水、趙慕湘,還有你門下的三大弟子,是隨錢某一起來的,要說密約武林人物,圖謀不軌,我又何必帶上東、西兩廠與你柳捕王的人?”錢夢熊冷冷道,“魏大人、曹大人、周大人他們為何不來見我?怕是心中有鬼吧?”
“哈哈,錢大人。”朱印陽笑道,“這事,怕當事人都蒙在鼓裏,或誤聽誤傳呢!便是問魏大人他們,也未必問出個子醜寅卯來!想錢大人忠心耿耿,舍生忘死地救駕護皇,不知多少次了!若不是告狀的是皇上十分倚重之人,諒皇上也不會輕啟疑竇!錢總管行得正,立得穩,身正不怕影斜!隻須回去在皇上麵前說明緣由,還怕皇上信不過你麼?”
錢夢熊聞言,默然半晌,仰天長歎一口氣:“想不到我錢夢熊一片忠心,竟落得如此結果!罷了!罷了!權且回去對證宮廷吧!大不了回我荊州老家去。”'言罷,神情黯然。
朱大公子見狀,也幽幽歎了一口氣:“世多嫉賢妒能之輩。錢大人功在社稷,深得帝心,此便遭人所忌!想父王若不是身罹殘疾,不良於行,深居簡出的話,怕也不同樣遭人忌恨?即使如此,在下蔭襲王子之位一事,也直拖延至今,不得聖上冊封。這些,也拜那一幹人之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