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四十周年之際,我向讀者奉獻這部反映抗日名將羅榮桓和他的戰友開辟山東魯南抗日根據地鬥爭生活的史傳體長篇小說。
九七八年,我同幾位同誌一起接受了創作一出反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鬥爭生活的話劇的任務。選題就是《羅帥在山東》,因為羅榮桓元帥當年率領八路軍一一五師東進齊魯,在這古老的土地上曾經演出了一出威武雄壯的活劇,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為此,我們專訪了羅夫人林月琴同誌,並經她介紹在北京和全國各地采訪了近四十位革命老同誌。
隨著采訪的深入,羅帥的鬥爭生活和形象在我的腦子裏越來越深刻,已不是一出戲所能包孕得了的了。一種強烈的創作衝動驅使我拿起筆來記敘這一段曲折、生動而又驚險的鬥爭生活。
羅榮桓是個內向、深沉、寬厚的人,他沉默寡言卻威猛機敏,有著豐富深遽的內心世界,是一個具有非凡氣度、善於運籌的謀略家。
關於他的故事很多很多,照例應該作鴻篇巨著大加謳歌。但由於條件限製,不可能全麵采訪,廣泛搜集討料,而許多當事人的回顧,也都隻從自己所處的位置和角度去仰視或側視這位偉人,很難求得完全準確,加上筆力有限,隻能截取一個斷麵,選擇鬥爭史中最輝煌的篇章奉獻給讀者。
羅帥的每一項軍事活動所取得的勝利,都是與他強有力的政治工作和縝密果斷的指揮藝術分不開的,同時也是與人民群眾的浴血奮戰分不開的,作為革命曆史創造主體的人民同樣應該是藝術表現的主體。基於這種考慮,僅把羅帥的史料、素材加以編撰是遠遠不夠的。不僅需要深入人物內心,而且需要再現曆史場景,需要把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奉獻給讀者,生動、真實地反映抗戰時期魯南地區敵偽頑與八路軍犬牙交錯的複雜鬥爭,通過多側麵、主體的描寫,既突出羅榮桓的形象,保持一定的文獻價值,又塑造根據地軍民的群像,具有一定的藝術性。為此在藝術樣式上也需要作出選擇,既要為人們喜聞樂見,又可以從中得到曆史知識。因此我作了史傳體小說的嚐試,但願能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同,使它在當今洪波滔滔的文藝書籍海洋中,象一道波浪一樣碰擊人們心的岸壁,濺起熱愛新生活的浪花。
本書在采寫過程中,承蒙林月琴、蕭華、萬毅、朱滌新、林浩、王六生、穀廣善、舒同、黎玉、孫繼先、陳美藻、王德、伊建、史瑞初、賀東生、謝有法、周樂亭、周學增、崔平、何光、封振武、董鳴春、杜繼威、劉浩等同誌熱情介紹情況,提供素材,特此表示感謝。
羅榮桓元帥傳記組的同誌們百忙中也提出了不少寶貴意見,並幫助訂正了一些史實的舛誤,也一並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