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浴血奮戰(2)(2 / 3)

9月12日,德軍B集團軍群司令馮·魏克斯大將和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甲兵上將應召到文尼察“狼人”參加元首大本營會議。保盧斯在會上報告了前線的形勢。看起來,占領斯大林格勒已成定局,隻是時間問題了。

希特勒不禁又一次激動起來。他在評價斯大林格勒的事態發展時叫囂,蘇軍兵力已消耗殆盡,紅軍已被打垮了,他們在伏爾加河隻能進行零星的抵抗。

希特勒下令,在最短的時間內占領斯大林格勒,不許在這裏拖延時間,消耗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兵力。

德國統帥部預定主要由第5集團軍的兵力分兩路進攻斯大林格勒,並且首先就突擊市中心。而在城南和城西北作戰的德軍翼側兵力的任務是鉗製與其對峙的蘇軍。

斯大林格勒麵臨著一攻即破的危險。

就是在這緊要關頭,崔可夫中將臨危受命,挑起了指揮第62集團軍,守衛城市頑強抵抗的重擔。

崔可夫,1900年2月12日出生在圖拉省(現在的莫斯科)一個鄉村裏農民家庭。他自願參加紅軍,在國內戰爭時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在與高爾察克匪幫戰鬥的日子裏,他擔任團長,率領部隊左衝右突,打了很多勝仗。他1919年入黨,1925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在以後的幾年裏,他勝任地承擔了授予他的各種重任。1939年至1940年蘇芬戰爭期間,他曾指揮過一個集團軍,並被授予中將軍銜。

衛國戰爭開始時,崔可夫正在中國當蘇聯軍事顧問,1942年3月,他回到莫斯科,堅決要求上前線。不久就被任命為預備隊集團軍(即後來的第64集團軍)副司令員。

崔可夫中將來到了他的新崗位,馬馬耶夫崗腳下第62集團軍指揮所。德軍離這裏隻有3公裏遠,炮彈、炸彈不住地在周圍爆炸。指揮所隻是一個較寬的避彈壕,頂上鋪著樹枝和麥秸,再蓋上厚厚的一層土。隨著炸彈的爆響,頂蓋不停地顫動。

指揮所裏,集團軍參謀長H.и.克雷洛夫少將正口氣嚴曆地與什麼人談話,態度很強硬。他一邊用眼睛瀏覽崔可夫遞過去的證明信,一邊繼續訓斥著。打完電話後,他站起來和崔可夫握手問好。

克雷洛夫,1903年4月29日出生在平紮省。1919年他15歲時自願參加紅軍,參加過國內戰爭,到過南方戰線和外高加索及遠東。1928年入黨。衛國戰爭爆發後,他調往敖德薩擔任濱海集團軍司令部作戰處處長,隨後又擔任了這個著名的集團軍的參謀長。

“您看,司令員同誌,克雷洛夫說,“坦克軍軍長未經我允許,就把指揮所從107.5高地遷到了伏爾加河岸邊,換句話說,

下屬部隊的指揮所現在在我的後麵……”

電話鈴聲又響了起來,克雷洛夫拿起電話,開始就明天的任務下達命令。他一邊打電話,一邊用鉛筆在地圖上指著有關的地段。並向指揮員們十分詳細地說明任務。這樣來幫助新到的司令了解戰鬥情況,這使崔可夫感到,他和參謀長之間將會找到共同語言。

崔可夫向方麵軍軍事委員會報告,他已到任,並開始接管第62集團軍的指揮權。按著他便開始了工作,首先,他要通那個坦克軍軍長的電話,問他為什麼不顧“不準後退一步”的命令,擅自轉移指揮所。這位新上任的司令嚴厲警告說:“在9月13日4時之前把指揮所遷回原來的107.5高地。今後,誰再發布像您這樣的命令,一律以臨陣脫逃論處。”

這時,集團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師級政委K.A.古羅夫也來到掩蔽所,他說了聲“對”,表示讚同崔可夫的決定。

古羅夫,1901年11月1日生於卡盧加省一個農民家庭。他1919年參加紅軍,隨騎兵團轉戰各地,參加肅清白匪的戰鬥。1920年入黨,此後在蘇蒙邊境服役,後來又被派到政治教育訓練班。衛國戰爭開始前,古羅夫就已在紅軍裏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和政治工作經驗。

領導第62集團軍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立即團結起來,擔起了保衛斯大林格勒的重任。9月12日,集團軍著手改編部隊,把分散的部隊組建成新的兵團。並以集團軍軍事委員會的名義作出了如下決定:

1.首先要使全體人員明確,不能繼續後退,也無處可退。必須粉碎敵人的進攻。斯大林格勒是我們最後的戰場,為了保衛這座城市,我們要與敵人背水一戰。要麼守住城市,要麼戰死沙場,我們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2.在市內各大企業裏,建立由工人和職員組成的武裝隊伍,他們應當配合集團軍部隊或者靠自己的力量來保衛工廠。要按軍隊的標準發給他們武器和其它裝備。

3.未經集團軍司令或參謀長同意,嚴禁擅自撤離現有陣地。

4.集團軍司令部留在右岸斯大林格勒城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向左岸或島上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