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M1942約翰遜輕機槍(1 / 1)

二戰前,美軍使用的機槍大都是勃朗寧M1917及M1919的各種改進型。自1930年代以來,美軍企圖發展輕便型機槍。1940年4月,美國防部提出輕機槍戰術要求,征集設計方案,但所征集方案均未能滿足要求,後來修改了戰術技術要求,於是出現了約翰遜輕機槍及其他試製型輕機槍方案。

約翰遜輕機槍由美國人梅爾文·約翰遜設計,有M1941及M1944兩種。

M19417.62mm約翰遜輕機槍由美國克蘭斯頓武器公司於1941年開始生產。該公司除生產這種輕機槍外,還生產M1941約翰遜半自動步槍。因此,除了初期的試製品外,這兩種槍的機匣右側均刻有的銘文。機匣上同時刻有由1個英文序列字母和4位數字組成的生產序列號,但1~1000號槍僅僅有序列號,沒有英文字母;1001~2000號槍,打上B0001~B1000;2001~3000號槍打上C0001~C1000的序列號,如此類推。

因為步槍產量大,帶字母的序列號多見,但輕機槍的產量不大於1000支,所以序列號僅有數字。這兩種槍的生產時間從1941年到1944年初。

美陸軍對M1941約翰遜輕機槍不夠重視,對其正式評審一直延期到1942年下半年才進行。1942年8月,美陸軍兵工廠采購了7挺M1941約翰遜輕機槍進行射擊試驗。之後,又將其中的5挺送到馬裏蘭州的阿伯丁試驗場進行性能測試。

試驗後的評價是:“采用20發彈匣供彈的M1941約翰遜輕機槍,不具備彈鏈供彈性能,是否稱輕機槍有待研究。”另外,在阿伯丁試驗場的測試中,槍的保險損壞,於是被送回工廠修理。

1942年9月,修複後的5挺M1941輕機槍再次送交美陸軍,分別試射50發彈之後,交由陸軍步兵委員會評審。然而,該槍如同被放入倉庫塵封一般,一直得不到批複。

1943年12月,在杳無音信的情況下,梅爾文·約翰遜向美軍兵工廠提出輕機槍的改進設計方案,並要求重新試製。試製後的改進型,基本結構與M1941約翰遜輕機槍一樣,采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方式和槍機回轉式閉鎖機構,但全槍的零部件數量較少,有利於戰時生產,用簡單的金屬製槍托代替費工時的木製槍托,並配裝金屬製的單腳架。

在試製時,曾對改進型進行提高射速的試驗,但當射速大於M1941約翰遜輕機槍具備的500發/分時,機匣部件的損壞程度加劇,所以最終放棄了提高射速的想法。

1944年,M1941約翰遜輕機槍的改進型被美陸軍命名為M1944約翰遜輕機槍。新槍在阿伯丁試驗場進行了試驗,試驗結論:“M1944約翰遜輕機槍在一般的氣候或使用條件下,基本上能滿足性能要求,然而在低溫與沙塵試驗中沒有達到要求。”試驗後,新槍重新返回工廠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