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秦雄要開夜店是來真的,跟他關係還不錯的國家隊隊友們思慮一番後決定跟上。
他們心裏也清楚,這是秦雄幫他們卸去一些後顧之憂,雖說夜店不一定穩賺,可總歸是個目前市場上比較紅火的產業,而且投資大頭是秦雄,加上有其他人也入股,總有一種人多力量大的膽氣。
投資方麵的事情其實就是一句話:參與或者不參與。
不參與就不討論,參與的話剩下的事情交給唐樂去操持,反正秦雄不操心。
接下來在飯桌上,秦雄詢問了這些隊友們出國留洋的事情,他們表示已經跟俱樂部有過溝通交流,俱樂部方麵也有來自足協的壓力,中國足協在中國隊挺進2006年世界杯之後製定了一項不公開的策略,那就是盡可能地讓中國球員去歐洲磨練。
一方麵是中國足協看到了秦雄在海外闖出名堂後回到國內做出的貢獻,另一方麵則是秦雄帶來的商業價值,對中國國家隊也有直觀作用,讓中國隊的各項讚助商願意跟中國隊簽訂更多的合同。
道理其實很簡單,哪怕隻有秦雄一個人,中國國家隊的比賽收視率在比賽日當天是全國收視率體育榜的榜首,受到最大的關注,那麼讚助商的品牌廣告在中國隊比賽中的曝光率會直線上升,製造出的廣告效益會比從前大幅度提升。
那麼中國足協就會思考,如果有更多明星球員呢?
中超已經是一潭死水,快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中國足球的青訓根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善的。
但中國還是有著一些實力不錯的球員,像鄭誌,邵佳逸,肇駿哲,孫翔算是中生代的代表性球員,而在夏天世青賽上被冠上超白金一代的中國青年隊,誰又能說這批年輕球員沒有足夠潛力與實力呢?
中國足協沒有魄力去治理中國足球的根基,做不到像韓國日本那樣大力推廣青年足球,然後等待十年甚至更長去開花結果。
那麼將現有的資源盡可能利用好,讓一些有實力的球員實力進一步提升,算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總歸會讓眼前利益得到放大。
秦雄了解了鄭誌他們的想法後,隻是對他們說了一句話。
“要出去,就靠自己的實力。千萬別依靠讚助商幫忙,那對你自己沒有任何好處,能踢英超去英超,踢不了,能踢西乙就踢西乙,隻要去到歐洲,哪怕是訓練,都會和國內截然不同。”
這一點上,孫翔等隊友頻頻點頭認可。
擺在他們眼前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李鉄,董方倬,這都是俱樂部與讚助商各取所需合作之後的犧牲品。
吃過晚飯後,秦雄在酒店休息一夜,翌日前往國家男足訓練基地與國家隊彙合。
國家隊最近兩場熱身賽,第一場已經打完,第二場在三天後,秦雄將會披掛上陣。
這一場國家隊熱身賽是在廣州主場進行,請來的熱身賽對手是埃及隊。
中國足協倒是想請歐洲或南美的強隊來,可惜人家的世界杯預選賽都沒打完,沒有球隊願意這個時候飛半個地球來到亞洲打一場不痛不癢的熱身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