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做事的風格讓秦雄讚賞有加,至少企劃案中有一部分便是詳細介紹利物浦過去二十年的內部發展總結和俱樂部的真實狀況。
這部分資料將會給投資者一個相對透明的分析思路。
利物浦先前的老板叫做戴維-穆爾斯,是位德高望重的老爺子,他在1991年9月接手俱樂部,而在半年前,由於主教練肯尼-達格利什辭職,利物浦隊也由此陷入了低潮。
穆爾斯一直致力於將球隊帶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輝煌,他的努力也獲得了回報,比如霍利爾的五冠王時代以及貝尼特斯的歐洲冠軍杯巔峰。
然而,利物浦俱樂部陳舊的管理體係以及落後的商業運作,都阻礙了俱樂部的進一步發展。
英媒當時有個極其生動的比喻:“穆爾斯先生一直是個努力的車夫,但是他已趕不動利物浦這頭日趨笨重的老牛了。”
2006年夏天,貝尼特斯想簽下荷甲金靴庫伊特,費耶諾德俱樂部當時開價900萬英鎊左右,而囊中羞澀的利物浦卻隻能掏出300萬,餘下的錢需要貝尼特斯率隊殺入歐洲冠軍聯賽小組賽才能獲得。
可是,冠軍聯賽小組賽9月才開打,那時轉會市場已經關閉,穆爾斯無奈之下,便將自己的房產抵押給銀行,才為貝尼特斯籌集到了買庫伊特的錢。
這件事堅定了穆爾斯先生出售俱樂部的決心,他將出售一事交給了裏克-帕裏,後者最後推薦了來自美國的喬治-吉勒特,然而這位老兄手裏的錢不夠,因此又拉來了生意合作夥伴湯姆-希克斯。
這倆人都在美國有各自的球隊,帕裏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並說服穆爾斯將俱樂部出售給他們。
穆爾斯先生若能預見將來發生的所有事情,估計他寧可繼續用房產抵押也不會請來這兩位美國瘟神。
2007年前後,美國資本慢慢涉足英超,曼聯首當其衝被美國大亨格雷澤收購,因為高築的債台已經壓得俱樂部不堪重負。
曼聯隊球迷一直沒有放棄過“反美”,因此,當美資進入安菲爾德時,利物浦球迷也是大為不滿的。
不過,利物浦俱樂部倒是擔心美國人能否理解英格蘭的足球文化傳統。
在2007年初,兩位美國老板完成了對利物浦的收購。
在當時,美國老板之一的吉勒特話比較少,記者問了半天也沒問出什麼,大體是很職業很得體的車軲轆話。
而作為吉勒特合夥人的希克斯則不然,他說得很漂亮,比如在斯坦利公園興建新球場,每年為俱樂部簽下三四名頂級球員等。
希克斯說話條理清晰,雖然有很多用詞不夠嚴謹,但可以看出他是個腦子很快的人。
穆爾斯先生基本是老套路,也就是講講現在的他無力再帶利物浦有更大進步,希望美國人可以完成他的心願之類。
《回聲報》是英格蘭默西賽德郡的第一大報,在足球方麵,則有著利物浦隊以及埃弗頓隊第二官方媒體的美喻。
一般來講,俱樂部但凡發生重要的新聞事件之前,都會在《回聲報》散布一些小道消息,一來探探民眾的反應,二來也算是預熱。所以,《回聲報》也成為了諸多媒體關注利物浦隊的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