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 前途未卜的紅軍(1 / 2)

利物浦兩位老板之一的吉勒特一直力挺CEO帕裏,而希克斯和貝尼特斯對帕裏的不滿卻由來以久。

這四人形成了兩大陣營,但陣營的基礎極不牢靠,其實希克斯是最典型的牆頭草,他要比吉勒特還反感貝尼特斯動輒就在新聞發布會上像個孩子一樣哭訴的行為。

貝尼特斯在2008年夏天想買巴裏,帕裏忙活兩個多月都沒結果,最後整來個羅比-基恩了事。

小基恩好歹也是托特納姆的隊長,可偏偏到了冬季轉會時就被賣回白鹿巷,先前人們以為是貝尼特斯對他遲遲未能融入球隊的懲罰,後來才知道美國老板需要那筆轉會費來償還銀行貸款。

還有小將阿格的續約,鬧了三個月依舊僵持不下。

吉勒特的性格較為溫和,他主張“無為而治”,將俱樂部重新拉回前主席穆爾斯的老路上。

這樣的經營模式雖不會賺得大錢,但起碼也不會整日被人戳脊梁骨,為此他一直袒護帕裏。

利物浦的內訌在2008-2009賽季貝尼特斯續約一事上最終爆發,美國佬對西班牙人再三拒絕續約火冒三丈,而貝尼特斯則有他自己的算盤,在俱樂部的內訌中,他需要取得更多權力――這也是美國老板所無法忍受的。

就在2009年初春,利物浦隊在冠軍聯賽淘汰賽上遠征伯納烏,美國老板已暗暗製定好兵變計劃,一旦貝尼特斯在皇家馬德裏那邊有個三長兩短,凶狠的鍘刀便要迎頭落下,可拉法還是憑著在伯納烏全身而退的戰績而逢凶化吉。

這情形很像2007年12月貝尼特斯率隊做客馬賽,如果利物浦兵敗,在冠軍聯賽小組賽上出局,也許那時克林斯曼就得以入主安菲爾德。

這一次,在對皇馬的比賽之前,美國佬也找好了貝尼特斯的繼任者――肯尼-達格利什,然而利物浦昔日“國王”一眼就看穿了美國佬假惺惺的麵孔,直接表示自己對重出江湖不感興趣。

黨派相爭,終究會有犧牲品和替罪羊。

希克斯與貝尼特斯一派從伯納烏平安歸來,甚至是帶著做客進球的略微優勢“得勝”凱旋,灰頭土臉的吉勒特將貝尼特斯續約不利,新球員簽約不及時的責任統統推到了帕裏身上,結果後者不堪重壓,公開聲明自己將會在該賽季結束後離職。

帕裏的離職很有喜劇意味:吉勒特和希克斯想聯手搞掉貝尼特斯,結果反被倒打一耙,他們立即躥回各自陣營演戲,吉勒特施壓讓帕裏趕緊滾蛋,希克斯則不停地安撫貝尼特斯那顆受傷的心。

帕裏太善良了,善良到沒有腦子,他和另一位沒有腦子的穆爾斯先生確實是很好的搭檔,因此他們從1998年7月至2006月3月給予了利物浦無窮無盡的快樂――哪怕安菲爾德並沒有獲得像曼聯那般璀璨的冠軍獎杯。

其實,穆爾斯先生的離去就注定了帕裏離職隻是時間問題。

帕裏是個好人,十多年前他放棄了英超委員會的高薪來到利物浦俱樂部打工,他以對利物浦的熱愛將這份工作當成了理想,他不允許自己崇高的理想被外來的美國人抨擊。

他曾想過改變,然而並不過硬的業務能力還是拖了他的後腿。

帕裏和貝尼特斯都是為了利物浦,隻是拉法走得太快,帕裏拚盡全力也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