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曹雪芹對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得十分到位。作者既要刻畫出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來,又要體現她能說會道、聰穎活潑的一麵。“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這的確是最難以拿捏的啊!若是拿捏得不夠勻稱,林黛玉這個光彩奪目的人物形象也會招人詬病,作者的本意為閨閣中立傳也會毀於一旦。好在曹公蘭心慧質、妙筆生花,得以讓林黛玉這個形象真實完美的呈現在我們眼前。可以說我們不厭其煩地解讀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其實是在解讀曹雪芹的內心,了解曹雪芹這個人。
曹雪芹這個人的人生經驗的確豐富,所以塑造起林黛玉這個形象來,或多或少會帶入自己對於人情事理的體會。譬如第四十二回寶釵道:“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裏也就盡了……更有顰兒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到底何謂“春秋”的法子,簡單地說就是話裏有話,話的內容十分應景。這個問題單獨來討論的確不好講,因為涉及到諸多方麵,關鍵的是講話的場合與感覺。在這裏我突然間想到一句生活中的歇後語,用來解釋這個春秋的話應該差不多。話說“鐵路工人漲工資”——打一家電用器,謎底你們肯定不容易想到,是“空調”。且看空調二字,的確顯現出了工人對於漲工資的抱著空有的希望,但是他們的確希望工資能夠上調,能夠維持日常的生活支出,盡管工資沒有上調,但是那個空有的希望卻是存在的,所以說“空調”二字的確是應形應景,可謂“春秋”語法也。
原來“春秋”最大的特點就是諷刺啊!說到鐵路這個話題,我早年因為親眼目睹鐵路係統的腐敗不堪,遂作了一首打油詞來宣泄心中不滿。詞是仿南唐後主的《虞美人》之格:
貪汙腐敗何時了,黑錢收多少。鐵路昨日又罷工,領導不堪回首群眾唾罵中。
烏紗性命應猶在,隻是官銜改。問君如何淚滿流,恰似百姓口水啐上頭。
此作文意雖淺,諷刺意義卻極大,不得不算是“春秋”筆法中一大“力作”啊!嗬嗬!
二、賈寶玉
一個人的人生過程中,怎樣才能完美詮釋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對自己的定性。這個在我學習紅樓之前,我的這種觀點是十分迷茫的。但是事物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當我有一天讀到了紅樓夢,認識了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原來世間也有這樣一個,同我一樣懷才不遇、多情自苦的草莽之輩。我們這樣的人,就像賈雨村正邪之說中的那樣,上不能積清明靈秀天地之正氣,下不能聚殘忍乖僻天地之邪氣。吾等天性所秉者,不過隨遇而安、追歡逐樂之本性,亦乃世間平庸之輩耳。我想寶玉就是這樣,大抵也同出一轍。原來我和他取的中庸之道啊!
那麼如此看來,賈寶玉應該是一個儒家人物的代表啊!那為什麼書中的讀書人賈政、代儒卻如此輕待他,認為他是不長進之輩,也極不喜歡他。而作者也用《西江月》二詞評他:“行為偏僻乖張、、、、、、、莫效此兒形狀”,這是為什麼呢?既然賈寶玉所取的都是中庸之道,那為什麼大家都不學習他,反而責怪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