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暴政誤國
殷商的最後一個王叫做紂。紂原來是一個相當聰敏,又有勇力的人,他能夠赤手空拳同野獸格鬥,曾倒拽九牛,以手偷梁換柱而麵不改色。他早年曾經親自帶兵和東夷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他很有軍事才能,在作戰中百戰百勝,最後平定了東夷,把商朝的文化傳播到淮水和長江流域一帶。但是長期的戰爭消耗巨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負擔,增添了人民的痛苦。
紂和夏桀一樣,隻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沒完沒了地建造宮殿,他在他的別都朝歌造了一個富麗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來的金銀珍寶都貯藏在裏麵;他又造了一個極大的倉庫,叫做“矩橋”,把剝削來的糧食堆積起來。他把酒倒在池裏,把肉掛得像樹林一樣。他和寵姬妲己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加重了平民奴隸的負擔,人們抱怨連天,一些諸侯國也奮起反抗紂王的沉重剝削。紂王用各種殘酷的刑罰來鎮壓人民。凡是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對他,他就把人捉起來放在燒紅的銅柱上烤死。這就是叫做“炮烙”的刑罰。
紂的殘暴行為,加速了商朝的滅亡。這時候,在西部的一個部落卻正在一天天興盛起來,這就是周。
周本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這個部落在現在陝西、甘肅一帶活動。後來,因為遭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稟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來。
到了古公稟父的孫子姬昌繼位的時候,周部落已經很強大了。周文王是一個能幹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紂王正相反。紂王喜歡喝酒、打獵,對人民濫施刑罰。周文王禁止喝酒,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他鼓勵人民多養牛羊,多種糧食。他還虛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許多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
日漸強大的周部落,對商朝是個很大的威脅。有個大臣崇侯虎在紂王麵前說周文王的影響太大了,這樣下去,對商朝不利。
紂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關在湯陰。姬昌的長子伯邑考聞訊,趕往朝歌求見紂王,卻被入獄扣押。後來殘忍的紂王又將他殺死,將肉做成肉脯,賜給姬昌吃。為救姬昌,周部落的貴族把許多美女、駿馬和別的珍寶,獻給紂王,又送了許多禮物給紂王的親信大臣費仲。紂王見了美女珍寶,高興得眉開眼笑,又聽費仲說姬昌被囚禁期間並無一句怨言,便很快把周文王釋放了。
2.武王興周
周文王見紂王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決定討伐商朝。可是他身邊缺少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來幫助他指揮作戰。他暗暗想辦法物色這種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著車,帶著他兒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獵。在渭水邊,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在河岸上坐著釣魚。大隊人馬過去,那個老頭兒隻當沒看見,還是安安靜靜釣他的魚。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車,走到老頭兒跟前,跟他聊起來。
經過一番談話,知道他叫薑尚,是一個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興,說:“我祖父在世時曾經對我說過,將來會有個了不起的能人幫助我把周族興盛起來。您正是這樣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經很久了。”說罷,就請薑尚一起回宮。老人也未再推辭,就跟著文王上了車。
姬昌把薑尚接回去,尊他為師,稱為“師尚父”,又因為薑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後來叫他太公望;在民間傳說中,叫他薑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幫手。他一麵提倡生產,一麵訓練兵馬,周國的勢力越來越大。有一次,文王問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們應當先征伐哪一國?”
太公望說:“先去征伐密須。”
有人反對他,說:“密須國君厲害得很,恐怕打不過他。”
太公望說:“密須國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厲害十倍,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周文王發兵到了密須,還沒開戰,密須的老百姓就先暴動了。他們綁著密須的國君歸附了文王。
過了3年,文王又發兵征伐崇國。崇國是商朝西邊最大的一個屬國。文王滅了崇國,就在那裏築起城牆,建立了都城,叫做豐邑。沒過幾年,周族逐漸占領了大部分商朝統治的地區,歸附文王的部落也越來越多了。
到姬昌年邁的時候,周國的勢力已經超過了商國,使得“天下三分,其二歸周”。但是,周文王並沒有完成滅商的事業。在他打算征伐紂王的時候,不幸患重病去世了。
後來,周文王的兒子姬發(周武王)在薑子牙的輔佐下,消滅了殷商,建立了繁榮昌盛的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