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博物雜識(14)(1 / 3)

首先,博物館對自己發展方向與特色要準確定位。由於地理環境、經濟水平、曆史變遷,文化特征等方麵的差異,各個地區的曆史文化又呈現出不同麵貌。這些“不同的麵貌”,也正是博物館的特色所在。我們的中小型博物館大多數都是地方性的綜合小館,陳列麵貌千篇一律,選擇發展方向與特色定位尤為重要。陝西澄縣博物館,根據縣境內民間保存大量明清時期拴馬樁的實際情況,決定創辦一個拴馬樁博物館。目前已征集到數千件藏品,全國獨一無二的拴馬樁博物館已聳立在渭北高原。澄縣博物館也將會以自己的鮮明特色自立於全國博物館之林。

第二,圍繞博物館發展方向和特色定位征集藏品。藏品特色是博物館特色的物質基礎,沒有特色鮮明的藏品。就沒有特色鮮明的博物館。這些特色藏品,除了現存藏品以外,還需要下大力氣去多方麵搜集,不斷地強化這個特色,滿足陳列需要。洛川縣1988年確定了建立民俗博物館的發展方向以後,隨即組織各鄉鎮文化專幹舉辦了民俗文物征集培訓班,開展了特色藏品征集活動。到1993年建成開館,征集活動曆時5年,征集各類民俗文物兩千多件,基本滿足了陳列需要。澄縣在決定建立拴馬樁博物館之後,也在渭北高原各縣征集有代表性的拴馬樁,使自己的藏品不但有特色,而且有典型性,能夠代表渭北栓馬樁的大體麵貌與最高水平,從而提高了藏品質量。

第三,文物藏品搜集要有遠見。不要“厚古薄今”。不但要“為了明天收藏昨天”,而且要“為了明天收藏今天。在中小型博物館藏品搜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古代文物和珍責文物而輕視近代文物和一般文物的現象。許多博物館藏品,無非是些秦陶漢罐,宋元瓷器之類,搞出的陳列總是擺不脫通史式的曆史文物展覽的俗套,缺乏特色,沒有吸引力。這種現象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博物館藏品工作缺乏遠見,收藏意識不強。在當前社會收藏熱持續升溫,群眾收藏意識日益提高的形勢下,博物館藏品搜集工作滯後的局麵,勢必造成坐失良機,使大批藏品資源外流,對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負麵影響。

近現代文物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反映近百年以來,我國各民族的民間生產、生活、人生禮儀,遊藝娛樂等風俗習慣和民間信仰方麵的實物資料及口碑資料,我們一般稱之為民俗文物。

二是從1840年以來,特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我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革命鬥爭中所遺留下來的社會、政治、文化、軍事等各方麵的實物資料、我們稱之為革命文物。

三是反映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眾生活的有代表性的實物資料,我們也應理直氣壯的稱之為現代文物。可惜的是,這部分文物至今仍被一些人視而不見,缺乏關注與收集。

我們之所以強調在做好古代文物征集工作的同時,要突出做好近現代文物征集工作,基於以下幾個方麵考慮:

一是近現代文物征集工作的緊迫感。由於現代化進程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急驟變化,近現代文物正在日趨減少,有些已瀕臨滅絕的邊緣。

二是對曆史,對子孫後代的責任感。近現代文物之所以不被人們重視,主要是對它的價值,特別是若幹年以後的曆史價值認識不足。以民俗文物為例,我們現在所說的曆史文物,很大一部分就是過去的民俗文物;而今天的民俗文物,若幹年後就成為曆史文物。如果我們今天對司空見慣而轉眼即逝的近代文物不去收藏,一百年或幾百年後,我們的子孫後代再研究我們這個時代前後的社會生活就缺乏實物資料,正如我們現在通過考古發掘資料去研究古代社會生活一樣艱難。與其百年後,莫如今日始。我們不但要為了明天,收藏昨天,而且要為了明天,收藏今天。搶救搜集近現代文物意義深遠,功德無量,大有可為。在這一點上,河南省的文物界同仁有遠見卓識,走在了全國前麵。據《中國文物報》2001年5月9曰報導,2001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河南省文物局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規模浩大的“繼往開來,百年文物征集”活動,集中征集1840年以來具有一定曆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文物和資料,特別是反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文物資料。曆時一年,全省共征集近現代文物115138件,其中一級文物192件,三級以上文物32700件。百年文物征集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河南省的文物館藏,展示出河南的文化品位,負載了河南發展壯大,榮辱興衰的曆史信息。如果我們的博物館都像河南省那樣下大力氣征集近現代文物,一定會極大地豐富我們的館藏,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上無愧列祖列宗,下對得起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