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先鋒——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
兵器檔案
型號:“小鷹”級航空母艦
艦長:323.6米
寬:39.6米航速:30節
標準排水:61174噸
美國海軍的“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在二戰後逐漸退役,取代它的就是“小鷹”級航空母艦。這種常規活動的航空母航曾是世界上最大常規動力航母,同時也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種常規動力航母。如今,美國海軍“小鷹”級航母全部退役,到那時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將全部由“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組成。
海上城堡
“小鷹”級航空母艦采用了封閉式加強飛行甲板,艦體從艦底至飛行甲板形成整體的箱形結構。飛行甲板以下分為10層,以上分為7層,全艦內部艙室共1501個。從艦底至飛行甲板分別為燃料、淡水和武器彈藥艙,食品、辦公和人員住艙,食堂、飛機修理車間、機庫和作戰值班室。飛行甲板以上各層主要為人員住艙、倉庫和工作間。
設施完備
由四台蒸汽發動機驅動的“小鷹”級航空母艦,總計28萬馬力,最高航速可達30節。在航速30節時續航力為4000海裏,在航速20節時續航力可達12000海裏。艦上的電力係統可提供14000千瓦的電力。由於“小鷹”級航母上艦員人數眾多,所以各種生活配套設施也十分完備,共設有1座海上醫院,65張住院病床,6個手術室,4個百貨商店,1個郵局,航母上還裝有2400部電話和互聯網終端,可以收看6個頻道的有線電視節目。
電子設施
“小鷹”級航空母艦上的電子設備非常完善,艦上共配有各種雷達發射機約80部、接收機150部、雷達天線近70部,另外還有上百部無線電台。此外,“小鷹”級航空母艦可貯備7800噸艦用燃油、6000噸航空燃油和1800噸航空武器彈藥,這些儲備使它具備一個星期的持續作戰能力。
人員編製
“小鷹”級航空母航上配有艦長和副艦長各一人,下設10個部門和一個艦載機聯隊。對航空母艦艦長和副艦長,美海軍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隻有在艦上駕機起降過800次~1200次、有4000小時飛行記錄,並且擔任過飛行中隊長的優秀軍官才有資格擔任這兩個職務。
航母戰鬥群
在執行任務時,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一般配屬4艘~8艘水麵作戰艦隻、1艘~2艘潛艇和1艘~2艘後勤輔助艦船,組成一個航母戰鬥群。一個標淮的“小鷹”級航母戰鬥群由“小鷹”級航空母艦、配屬的2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2艘“伯克”級導彈驅逐艦、2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1艘“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和1艘“薩克拉門托”級戰鬥支援艦組成。
越戰先鋒
1964年,借口自己的“馬克多斯”號驅逐艦在越南北部灣公海遭到北越魚雷艇的攻擊,美國出動了64架戰鬥機襲擊了北越的四個海軍基地和一座油庫,這就是著名的“北部灣事件”,它是越南戰爭擴大化的標誌性事件。而轟炸北越的戰機正是從“小鷹”級航母“星座”號上起飛的,它是越南戰爭爆發後第一艘參加戰鬥的美國航母。
航母新紀元——美國“企業”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兵器檔案
型號:“企業”級核動力航
空母艦
艦長:342米
艦寬:40.5米
航速:35節
滿載排水:93970噸
“企業”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是核動力航母的開山之作,也是美國第一種核動力航空母艦。它於1958年至1960年建造,1961年11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1965年至1990年被部署在太平洋艦隊,1990年至1994年進行了為期近4年的核燃料更換和現代化改裝,之後加入大西洋艦隊,母港在諾福克。“企業”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問世使航空母艦的發展進入了新紀元。
形單影隻
“企業”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最突出的一個缺點是造價高得驚人,達到了4.51億美元,約為一艘“福萊斯特”級常規航母的2倍。這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雖然不必經常回船塢維修,但對艦員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而且需要配備更多的艦員。由於造價太高,美國國會隻批準興建一艘“企業”級航母(即“企業”號)。
基本結構
與“小鷹”級基本相同,“企業”級航空母艦的艦體采用了封閉式飛行甲板,從艦底至飛行甲板形成整體箱形結構。在斜直兩段甲板上分別設有兩部蒸汽彈射器,斜角甲板上設有4道攔阻索和1道攔阻網,升降機為右舷3部、左舷1部。其機庫為封閉式,長223.1米、寬29.3米、高7.6米。飛行甲板為強力甲板,厚達50毫米,在關鍵部位加裝裝甲,水下部分的舷側裝甲厚達150毫米,並設有多層防雷隔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