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航空母艦(3)(1 / 3)

傳統設計

按照傳統式設計,“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的斜形飛行甲板長259米、寬51.2米,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航母前端的軸向甲板,長90米,設有一部BS5蒸汽彈射器,可供飛機起飛;另一部分是斜角甲板,長163米、寬30米,甲板傾斜角為8°,設有1部彈射器和4道攔阻索,可供飛機起飛和降落。其鏡麵輔助降落裝置是法國自行設計的。

量身定做

法國為“克萊蒙梭”級航母量身研製了一係列適於其搭載的飛機,包括達梭公司的“軍旗”和“超級軍旗”攻擊機,以及布萊蓋公司的“信風”式反潛機,而戰鬥機則是美國F-8E“十字軍”戰鬥機。

武器裝備

該艦可搭載16架“超級軍旗”攻擊機、10架F-8E“十字軍”戰鬥機、3架“軍旗”式IVP攻擊機、7架“信風”反潛機、2架以上“雲雀”或“皇太子”直升機,艦上配有2組響尾蛇EDIR防空導彈係統、4門100毫米Model1953G兩用炮。主要電子設備有:1部DRBV-23B對空雷達、2部DRBI-10和1部DRBV-15對海雷達、1部1226導航雷達、1部NRBA-51助降雷達、2部DRBC-32B/C。

法國之星——法國“戴高樂”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兵器檔案

型號:“戴高樂”級航空母艦

艦長:261.5米

艦寬:31.5米

航速:28節

滿載排水:39680噸

法國海軍的“戴高樂”級航空母艦是第一種中型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采用核動力的中型航空母艦。它的作戰能力比噸位相仿的“克萊蒙梭”級航母提高了6倍,綜合作戰能力僅次於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被法國人認為是法國海軍20世紀最偉大的成就。

總統之名

1980年,代號為PA-88的航母建造計劃被法國海軍正式提出,在接下來的4年中,法國海軍通過技術論證最終確定新型航母為核動力、中型、搭載固定翼飛機的新型航母,並以已故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的名字為新航母命名。

嫁接心髒

法國海軍沒有為“戴高樂”級航母單獨研製核反應堆,而是將兩艘法國導彈核潛艇已經裝備了的K-15型反應堆直接搬到了航母身上,這是它與其他中型航母的不同之處。而這種“偷懶”的設計雖然大大節省了設計的時間和經費,卻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戴高樂”的航速比常規潛艇的30節速度還慢(隻有28節)。

藝術兼顧實用

秉承法國軍艦一貫的藝術特性,“戴高樂”級航母艦體光潔流暢,富有現代氣息。而為了迎合法國海軍倡導的隱身性,“戴高樂”級從艦體到上層建築全部都做了隱形處理,大大減少了雷達和紅外線特征,堪稱完美的海上藝術品。更讓人稱道的是艦體的使用壽命達到了50年,是“克萊蒙梭”級航母的2倍還多。

簡化的彈射

因為“戴高樂”級航母的載機數量隻有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一半,所以該航母隻在軸向甲板和斜角甲板上安裝了兩部美國的C-13蒸汽彈射器,最大彈射距離為99米,足以將法國海軍所有現役飛機送上藍天。由於C-13蒸汽彈射器可以每隔20秒送一架飛機上天,所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航母上的40架作戰飛機就可以飛離母艦。

標準載機

“戴高樂”級航母的標準載機方案是30架~33架“陣風”M型戰鬥機,3架E-2C“鷹眼”預警機,4架~6架“黑豹”反潛直升機,攻擊能力直逼“尼米茲”級航母。此外,“戴高樂”級航母還裝有多種以防空為主的艦載武器,其中“紫苑15”、“西北風”防空導彈更是和艦載20毫米防空高炮密切結合,在空中構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網”。

高昂代價

“夏爾?戴高樂”級航母建造費用高昂,讓法國海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核動力航空母艦就像是一台燒錢的機器,“夏爾?戴高樂”號最初的成本預算為50億法郎,在設計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追加到80億法郎,到軍艦建成下水的時候全部花費達到了180億法郎,這幾乎占到了當年法國海軍總軍費的2/5,幾乎耗盡了法國海軍近半的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