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裝備
“阿爾瓦羅?德?巴讚”級護衛艦上安裝了眾多武器:1門MK45Mod2型127毫米艦炮、2門“梅羅卡”2B型近防炮、發射SM-2MRBlockⅢA型航空導彈和改進型“海麻省”RIM-9P航空導彈的Mk41航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座三聯裝MK32Mod9型魚雷發射管、18枚MK46Mod5型魚雷、SPY1D(V)“宙斯盾”相控陣雷達,等等。
反潛利器——德國“勃蘭登堡”級護衛艦
兵器檔案
型號:“勃蘭登堡”級護衛艦
艦長:138.8米
艦寬:16.7米
航速:29節
滿載排水:4700噸
“勃蘭登堡”級護衛艦主要用於反潛作戰,同時可擔任防空、艦船集團戰術指揮和水麵作戰等多項任務。它於1989年6月開始服役,動力裝置采用柴燃交替動力方式,由2台LM2500型燃氣輪機和2台MTU20V956TB92型柴油機組成。
裝備情況
德國軍方曾為德國海軍訂購了4艘這種戰艦,價格不菲,總值超過3.6億美元。第一艘改進型戰艦,也就是“勃蘭登堡”號(F215)由漢堡勃姆沃斯船廠建造,1994年10月服役;第二艘“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戰艦(F216)由基爾霍德威克船廠建造,1995年11月服役;第三艘同類型護衛艦“拜仁”號(F217)1996年5月投入現役;第四艘“梅克倫堡”號同年11月進入德國海軍。
模塊化設計
“勃蘭登堡”級護衛艦的武器和電子設備采用了標準尺寸和接口的功能模塊,同型的功能模塊可以互換。由於該艦的設計建造與功能模塊的設計、製造可同步進行,且模塊在艦上安裝十分方便,所以艦的設計、建造周期短;再加上模塊和接口的標準化,武器、電子設備具有很好的靈活互換性,所以該艦的設計、建造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武器裝備
“勃蘭登堡”級護衛艦上的SATIR戰鬥係統以美製UYK43/44計算機為核心,同時艦上還裝備有:2座雙聯裝MM38“飛魚”艦對艦導彈發射器、MK41垂直發射係統、16枚NATO中距“海麻雀”艦空導彈、2座MK49型“拉姆”點防禦導彈發射裝置、21枚“拉姆”近程艦空導彈、76毫米MK-75主炮,可使用新型穿甲彈的MLG27輕型艦炮係統,等等。
數字化戰艦——德國“薩克森”級護衛艦
兵器檔案
型號:“薩克森”級護衛艦
艦長:143米
艦寬:17.2米
航速:29節
滿載排水:5600噸
為適應不斷發展的海上作戰形勢,德國海軍研製了最新型的護衛艦——“薩克森”級防空型護衛艦,它的使命定位在編隊的防空。該艦動力裝置采用燃柴交替推進方式,全艦編製225人。首艦“薩克森”號於1999年2月開始建造,1999年11月下水,2002年11月交付德國海軍,2003年進行海上試驗。
半路夭折
從1984年最初籌劃至確定方案,“薩克森”級護衛艦的研製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幾經變化。該型護衛艦原本被納入了北約20世紀90年代的NFR90護衛艦計劃中,當時的北約國家要求共同合作設計一種新型護衛艦,從而達到優勢互補、技術共享、降低費用的目的,但由於各國對NFR90護衛艦的不同要求和利益矛盾而失敗。
聯合製造
為了降低高昂的研製費用,德國和荷蘭、西班牙三國決定合作開發“薩克森”級護衛艦,采辦三國護衛艦的作戰係統,三國為了保證本國下一代新型護衛艦的建造,集中力量彌補本國戰艦的不足。共同簽署了三國護衛艦協議。
數字化戰艦
“薩克森”級護衛艦數字化程度極高,它裝備了性能一流的APAR主動相控陣雷達,並充分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控製技術,可謂是一級名副其實的數字化戰艦。該級艦共建造3艘,目前,它們是德國海軍最大的水麵艦艇,同時也是德國海軍第一級采用模塊化設計的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