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彈藥(1)(1 / 2)

投擲武器——手榴彈

手榴彈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是一種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藥,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藥。它體積小、質量小,攜帶、使用方便,曾在曆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作戰思想的轉變,手榴彈的地位盡管不如兩次世界大戰時那樣突出,不過作為步兵近距離作戰的主要裝備之一,在現代戰爭條件下仍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

最早的手榴彈是中國宋朝出現的一種用手投擲的“火球”。15世紀歐洲開始出現了裝黑火藥的手拋彈藥。17世紀中葉,又出現了把火藥和鉛彈丸或金屬碎片裝入鐵筒內的鐵殼手榴彈。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和後來進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現代手榴彈獲得了廣泛使用。手榴彈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和投擲。在三四十米以內,火炮已無能為力,手榴彈卻能方便地擲出對小群敵人進行殺傷。另外,對於隱蔽部位、槍械射擊死角之處,手榴彈可以說是最佳的攻擊武器。

作為一種用於投擲的彈藥,手榴彈一般由彈體、引信兩部分組成。現代手榴彈不僅可以手投,同時還可以用槍發射。按用途,手榴彈可分為殺傷、反坦克、燃燒、發煙、照明、防暴手榴彈以及演習和訓練手榴彈,殺傷手榴彈又可分為防禦(破片)型和進攻(爆破)型兩種;按拋射方式,它又可分為兩用(手投、槍發射或布設)、三用(手投、槍發射和榴彈發射器發射或布設)、多用等。

德國是最喜歡使用木柄手榴彈的國家,因為帶柄的手榴彈能投得更遠,準確性也高,在斜坡上也不易滾落。極富德國特色的M24式長柄手榴彈是二戰中德軍步兵的標準配備,它的體積較大,木柄長得有些誇張,戰鬥中德國士兵通常將其插在皮帶上或插入長筒軍靴中。

催淚煙霧——催淚彈

催淚彈是一種以可發放出催淚氣體、令人刺激流淚的化學物質製造的,可以由噴射或手榴彈形式發射。催淚彈被世界各國警察使用,廣泛用在暴亂場合以驅散示威者。也可被用作為武器、刺激性氣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被使用。

催淚彈中裝有鎂、鋁、硝酸鈉、硝酸鋇等物質。引爆後,鎂在空氣中迅速燃燒,放出含紫外線的耀眼白光,同時放出熱量使硝酸鹽分解,產生的氧氣又進一步促進鎂、鋁的燃燒。催淚彈中裝有易揮發的液溴,它能刺激人的敏感部位——眼鼻等器官黏膜,讓人流淚。有時還裝有毒劑——西埃斯,它能使人大量流淚,劇烈咳嗽,噴嚏不止,以致難以忍受,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催淚彈可用多種器材施放。既可用各種炮彈、毒氣罐、手榴彈在空中爆炸施毒,也可用溶液或粉塵布灑施毒。在戰場上使用的催淚彈力量大,一般與常規武器配合使用,可以降低敵方的作戰能力。在維持社會秩序時也可以使用催淚彈。

常用的催淚氣體在低濃度下,可使人眼睛受刺激、不斷流淚、難以張開眼睛,但不會造成實質性傷害;亦可引致嘔吐等。催淚彈按裝填的毒劑種類命名,如裝填苯氯乙酮毒劑的叫苯氯乙酮催淚彈……名稱雖然不同,作用卻是一樣的,隻不過強弱略有不同。

催淚瓦斯大多由刺激劑和溶劑等成分組成。目前國內外手持式噴射自衛器所用刺激劑主要有苯氯乙酮(CN)、鄰氯苯亞甲基丙二腈(CS)、辣椒素(OC)、胡椒素等幾類,也有采用CR和其他液體型刺激劑的。

重型火器——槍榴彈

作為掛配在槍管前方用槍和槍彈發射的一種超口徑彈藥,槍榴彈可分為殺傷型和反裝甲型。殺傷型槍榴彈一般重200克~600克,殺傷半徑10米~30米,最大射程300米~600米;反裝甲型槍榴彈一般重500克~700克,直射距離50米~100米,垂直破甲可達350毫米,可穿透1000毫米厚的混凝土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