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狡猾的諜報人員
1886年4月19日,大島浩生於名古屋,其父大島建一是軍人出身,年輕時曾留學德國,對德軍的訓練教育感受很深,他生得鼻直口方,很是英武。大島健一教育兒子完全是德國式教育。他命令大島浩每天必須記住10個德語單詞,晚飯前進行背誦。每逢星期日和冬夏兩個假期,大島浩又被送到德國駐日使館人員的家裏,在思維、遊戲、生活等方麵進行全方位式德式化熏陶。因此,大島浩從小就爭強好勝,脾氣暴躁。
大島浩和東條英機關係很好,如果不是因用功過度而患胸膜炎休學一年的話,他和東條英機就是同班同學。
1905年,大島浩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他的要塞炮兵課程成績名列榜首,因此被分配到東京灣要塞炮兵隊服役。
1908年,大島浩晉升為中尉;1915年,又拿到陸軍大學的畢業證書,畢業成績名列14;1916年升為上尉,從此他步步高升,青雲直上;1921年出任駐德大使館副武官。
大島浩踏上德國的土地之後,受到了像返回祖國般的熱情款待。因為他的父親大島健一在擔任陸軍大臣時,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軍俘虜非常照顧,父親的好名聲使兒子得到了好處。
大島浩把自己完全德國化了。他的軍服都要在德國軍官常去的服裝店製作;帽子也是德國陸軍的樣式,帽簷兒很高;大衣也是開胸很大的德國式。總之,除他的個頭比較矮小之外,簡直跟德國軍官一模一樣。
大島浩晉升為少校後,立即於1933年調任駐奧地利兼匈牙利公使館武官;一年半後回國,先後擔任了第8野戰重炮團營長、第10野炮重炮團團長、參謀本部處長等職。1934年3月,他正式出任駐德大使館武官。之後10餘年,他一直為日德軍事同盟而奔波,出謀劃策,搜集情報,極盡外交家兼諜報人員之能事。
2.簽署“《日德防共協定》”
30年代初期,日本如一頭喪家之犬,到處瘋咬,逐漸把自己逼上絕路。
1931年,日本在中國東北製造“滿洲國事件”,使中國東北淪於日蹄之下;1932年,建立滿洲國;1933年,退出聯合國;1934年,撕毀華盛頓海軍裁軍條約;1936年,退出倫敦裁軍會議……
此時德國的情況也不怎麼樂觀,原因是與日本一個鼻子出氣的納粹集團同樣是一條無藥可救的瘋狗。
1933年,希特勒建立納粹政權後不久,就步日本之後塵於同年宣布退出聯合國;1935年,希特勒使用人民投票的方法獲得了澤爾地區,進而在衝垮凡爾賽體製的口號下,於1936年出兵萊茵非軍事區,從而使德國也變成了國際社會中的狂人。
雖然日德兩國所處的情況不同,但都反對現行的國際秩序,並因此在國際社會上雙雙陷入了孤立境地。
在此種情況下,兩個臭味相投的國度一拍即合。盡管當時有不少日本外交官指出日德軍事協定的簽署是一件凶多吉少的事,並指出“日本將來隻能被德國所利用,不會有任何所得”。但大島浩的所作所為隻能如此:引導“難以忍受孤獨而苦惱”的日本一味地向德國屈從,從不追求是非正確與利弊得失。
在大島浩即將前往德國赴任之際,陸軍參謀本部特別要求他注意認真觀察蘇德關係的動向。
日本陸軍認為,蘇聯再不是假象的敵人,已是現實的威脅。不言而喻,對於陸軍來說,德國的對蘇態度是極其重要的。陸軍首先考慮的是,在日蘇開戰時,德國能否予以合作。參謀本部情報部歐美處處長特別要求大島浩在德國搜集有關蘇聯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