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亞謙虛謹慎、淡泊名利,體現了一名科學家的高風亮節。每當人們提到他在中國原子能事業上的成就時,他總是說:“這些重大成就,是許多同誌共同做的。我個人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1999年,在總裝備部舉行的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授獎大會上,他在發言中誠懇地表示:“我隻是這一偉大集體中的一員”。在應邀撰寫的《自力更生,鑄起核盾》一文中,他花了大量筆墨,悉數列舉了其他科學家和普通科研人員所做出的貢獻,卻隻字未提自己。1996年,他將所獲得的何梁何利科學技術成就獎100萬港幣獎金全部捐給了中國工程科技獎勵基金會,用以獎勵在工程技術領域做出成就的優秀青年科技專家,同時還囑咐知情人不要對外宣傳。1997年,他又把多年積存的4.5萬元稿費全部捐贈給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用以發展國家科學技術。對待事業,他慷慨大度,對待生活,卻十分簡樸。他的同事經常可以看到他身穿一件褪了色的舊布軍衣。他樸實的生活作風,深深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同誌。
謙虛謹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新的世紀,謙虛謹慎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不僅沒有過時,而且越來越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全國上下,必須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繼續地保持和發揚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地推向前進。
如何才能培養謙虛謹慎的航天精神呢?
一是要正確認識自己。吾日三省,嚴於律己。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早在古代就為許多仁人誌士所倡導和推崇。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禮記·坊記》雲:“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不爭。”說的是要多把功勞和成績記在別人頭上,自己勇於承擔責任和過失,那麼就會得到眾人的敬服。古人尚且有如此律己待人之道,作為新時期的建設者,更應該像航天人學習,做到這一點。
二是要正確對待他人。虛懷若穀,廣開言路。古人講:“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拒諫者塞,專己者孤”;“身之將敗者,必不納忠諫之言”。說的是人們要善於聽取方方麵麵的意見,不要偏聽偏信,做人哪怕僅僅是有自以為是、聽不進好話的輕微表露,就會讓別人退避於千裏之外。對他人要相互支持,注重團結。正確對待他人,就要與他人之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諒解、相互團結。
三是要正確對待自己所在組織。我們每個人生活工作都離不開組織,航天人有航天組織,軍人有軍隊組織……作為一名組織成員,可能工作有不同,職務有高低,環境有優劣,但是無論如何,都是組織的一員,都要遵守組織的紀律,遵守組織的章程,行使成員權利,履行成員義務。
航天人正是在無形之中做到了這些,所以才能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在自己的領域做出巨大的成績。弘揚航天精神,也要像航天人學習,為人謙虛,處事謹慎。
紮紮實實幹工作,默默無聞作貢獻
默默奉獻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是無聲無息積極地為他人、為集體、為社會做出有益的事情;是相互關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橋梁和紐帶。
奉獻又是一種責任,是一種主動的、自覺的、真誠的、發自內心的無私無悔的積極行為。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在工作生產中,都能夠自覺的充分認識到自身利益與企業利益的一致性,能夠樹立起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踏踏實實把工作做好。
我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取得了世所矚目的成就,從1964年兩彈的成功到今天載人飛船的勝利歸來都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巨大成功。這一切都離不開紮實工作,默默奉獻的航天人。
“火箭順利升空,飛船準確入軌,航天員成功完成出艙活動,飛船安全返回”。這是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的目標。“火箭順利升空”關係整個工程任務成敗,為了圓滿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眾多的航天人在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工作、奉獻著。承擔著火箭增壓輸送係統研製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部二室的司徒斌就是其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