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占了地球麵積的70.8%,是兵家廝殺的另一個大戰場。20世紀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有激烈壯觀的大海戰。著名的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德兩國進行的日德蘭大海戰,英國投入的兵艦有戰列艦28艘,加上巡洋艦、驅逐艦等共150餘艘,德國出動包括戰列艦22艘在內,也有近100艘之多。
1944年秋,美國和日本在萊特灣的大海戰,雙方參戰的艦艇達282艘,日方損失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和驅逐艦19艘,日本海軍遭到了毀滅性打擊;美國也損失了輕型航空母艦5艘、護航航空母艦兩艘、驅逐艦3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50年裏,有數百次局部戰爭,其中海戰規模沒有超過兩次世界大戰的,但是使用的艦艇和其他兵器的先進程度,遠遠超出了過去。
恩格斯在描述科技進步和武器裝備時,曾經說過:“現代的軍艦不僅是現代大工業的產物,而且同時還是現代大工業的縮影,是一個浮在水上的工廠。”現代的海軍,可以說是現代高技術在軍事應用上的縮影、所有用到戰爭、用到軍事上的高新技術,海軍中幾乎都用上了。
空軍、陸軍沒有海軍的航空母艦和潛水艇,海軍卻有空軍、陸軍的幾乎所有的兵種,可能隻有騎兵除外。海軍可以進行空中、海上、臨海陸地和島嶼、水下和海底的各種戰爭。
海軍的主要部分是它的艦艇。通常分為戰鬥艦艇、登陸作戰艦艇和勤務艦船幾類。
戰鬥艦艇是裝備有專用武器、直接進行海戰的艦艇,包括水麵戰鬥艦艇和潛艇。如果細分,那麼接執行的基本任務不同,區分為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魚雷艇、導彈艇、獵潛艇、水雷艦、巨水雷艦和登陸艇等;接排水量、武器裝備不同,分為不同的艦級;在同一艦級中按外型、構造和戰術技術性能不同,又分為不同的艦型。
一般排水量在500噸以上稱為艦,小於500噸的稱為艇。不過潛水艇不論排水量大小,習慣上都稱艇。艦艇的動力裝置現在除了常規動力外,不少已改為核動力型的了。
世界上有國家近200個,多數國家都有靠海的一麵,也有四麵全是海的,像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日本這樣的國家。這些國家大都建設有海軍,規模、人數有大有小。
最大的海軍國家是美國和俄羅斯,它們的水麵艦艇主要是航空母艦,水下的核潛艇和常規潛艇占了全世界這兩類艦艇的一半以上。有一些國家的陸軍、國民警衛隊也裝備有艦艇,噸位不大,主要作內河和近海的巡邏、運輸用的。
海軍的艦艇和民用船隻的區別不在噸位大小,主要是船體的堅固結構、航速、抗沉、耐波程度不同。再就是偵察、通信和導航係統一般船隻沒有海軍艦艇那樣齊全、先進。民用船隻也不裝備武器。
但是一戰時,民用船隻被證調用於打仗,過去和現在的例子都不少。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島之戰,就使用了大量民用船隻,還創造了木船打兵艦的戰例。
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曾調動170艘商船,租用外籍船隻78艘,用來運輸各類物資。民用船隻一般作勤務船隻用,以彌補海軍這類船隻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