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海軍的另一個主要作戰艦種是潛艇。過去常叫做潛水艇,通常潛伏在水麵以下300~600米處。
潛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發展起來的。最早製造使用的是德國,用它發放魚雷,結盟軍特別是英國造成很大損害,許多運輸軍火物資的軍用和民用船隻被擊沉擊毀。以後各國便相繼發展潛艇和反潛的艦艇、飛機。
1954年美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1960年7月,美國第一次由潛艇在水下發射彈道導彈試驗成功。從此,現代潛艇不但是海洋作戰工具,也是對付航空母艦、護航艦艇的重要手段,而且它可以把導彈發射到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
陸地上的一切,包括敵方的首腦機構、戰略指揮中心、導彈發射基地、空軍基地、工廠、城市、交通樞紐,等等,都可以成為潛艇的攻擊目標。
潛艇的種類,按動力分為常規動力潛艇(柴油機—蓄電池)和核動力潛艇;按戰鬥任務分為戰略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一般排水量在2000噸以上的稱大型潛艇,排水量在600~2000噸的是中型潛艇,600噸以下的是小型潛艇。還有更小的微型潛艇,排水量不足100噸。
全世界有多少潛艇?俄羅斯的一個材料說,到1993年初,全世界除俄羅斯外的44個國家的海軍,共有潛艇450艘,其中核潛艇142艘。
據另外的一個材料說,世界4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各類潛艇1067艘,其中核潛艇360艘。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除美、俄、英、法、中5個核國家外,印度從俄羅斯租賃了一艘,巴西、加拿大在研製,澳大利亞、西班牙也在醞釀建造。
不同的統計數字,可能是統計的時間和方法不一樣的結果。反正有一點是明顯的,我們地球上的各大洋,每天每時都有核動力和常規動力潛艇在海底深處遊動著!
美國和俄羅斯是世界上潛艇最多的兩個國家。俄羅斯有各類潛艇376艘。美國有139艘,其中戰略導彈核潛艇36艘。
美國的核潛艇已經發展了3代。第3代核潛艇1979年建成下水。第一艘“俄亥俄”號,水下排水量達1.87萬噸,最大下潛深度400米,巡航時間長達70天,噪音小,配備24枚Ⅰ型或Ⅱ型“三叉戟”多彈頭戰略彈道導彈。Ⅰ型導彈帶10個核彈頭,射程7400公裏。每枚一型導彈帶17個核彈頭,射程1.2萬公裏。
世界上外形尺寸和排水量最大的戰略導彈核潛艇,是俄羅斯的“台風”級潛艇。艇長170米,寬25米,高26米,水下排水量20萬噸,水下航速27節,下潛深度500米。
艇上攜帶20枚SS-N-20分導式導彈,一枚導彈帶10個核彈頭,每個彈頭當量達20萬噸,射程9000公裏,同時還裝有兩具533毫米、4具650毫米魚雷發射管。
核潛艇中下潛深度最大和水下航速最快的是俄羅斯的“A”級攻擊核潛艇。艇長90米,寬9.5米,高7米,下潛深度達900米,水下最大航速是42節。至今世界上的核潛艇還沒有超過它的。
蘇聯解體前準備建造世界上最快的核潛艇。它的水下巡航速度是50~60節,最高航速可以達到100節,下潛深度6600英尺,超過2000米。這是1988年時透露的,後來一直沒有消息。
全世界排水量最小的核潛艇,是法國的“紅寶石”級攻擊潛艇,水下排水量隻有2680噸,該潛艇是美國同一級別的0.388倍,俄羅斯類似級別的0.44倍。
德國的“209”級潛艇,是常規動力潛艇中水下航速最快的一種,航速22節。該艇長54米,寬6.2米,高5.9米,水下排水量1290噸,最大下潛深度260米,裝備有8具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和6枚備用魚雷,還有“吹管”式潛射導彈。
德國曾經是袖珍潛艇製造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以此作為“自殺”工具對付英國龐大的海上艦隊。戰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哪一國海軍研製過它。隨著無人深潛器的出現,微型潛艇才重又興起。
50年代後,蘇聯研製的在波羅的海使用的一種微型潛艇,長約15米,寬2米,它的潛望鏡露出水麵部分直徑不過幾厘米。
這種潛艇有兩類,其中的一類有履帶,可以在海底爬行。微型潛艇不帶魚雷,而是在船體外部帶有兩個爆炸裝置,由兩噸高效炸藥構成,也可以是兩個核裝置,每個爆炸力當量是5000噸。
由於衛星和其他高技術偵察儀器的出現,現在世界陸地上的許多軍事沒設施已經很難躲藏起來,幾乎無密可保。海洋不同,最先進的衛星也很難一眼看到底,因而許多陸上軍事設施在逐漸轉向大海深處。
除了發展深海潛艇以外,建設海廢軍事基地、海底倉庫、水下導彈發射場,基至成立水下部隊,也正在逐漸成為現實。海洋並不平靜,海底現在也不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