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掃雷艦艇(1 / 3)

總述

掃雷艦艇是專用於搜索和排除水雷的水麵艦艇。主要擔負開辟航道、登陸作戰前掃雷以及巡邏、警戒、護航等任務。

掃雷艦艇是在水雷捕撈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世界上最早的掃雷艦艇誕生於日俄戰爭期間。它們是由漁船和老式艦艇改裝而成,采用雙艇拖拽掃雷具進行掃雷。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專門建造的掃雷艦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新型水雷的出現,掃雷艦艇的噸位也隨之增大,掃雷艦艇的設備也越來越完善,掃雷艦艇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分類

掃雷艦艇可分為艦隊掃雷艦、基地掃雷艦、和港灣掃雷艇和掃雷母艦四種。

艦隊掃雷艦。也稱大型掃雷艦,排水量600~1000噸,航速14~20節,艦上裝有各種掃雷具,可掃除布設在50~100米水深的水雷。

基地掃雷艦。又稱中型掃雷艦,排水量500~600噸,航速10~15節,可掃除30~50米水深的水雷。

港灣掃雷艇。亦稱小型掃雷艇,排水量多在400噸以下,航速10~20節,吃水淺,機動靈活,用於掃除淺水區和狹窄航道內的水雷。艇具合一掃雷艇是一種艇本身就為掃雷具的掃雷艇,排水量一般在100噸以上。

掃雷母艦。排水量數千噸,包括掃雷供應母艦、艦載掃雷艇母艦和掃雷直升機母艦。

作用

掃雷艦艇上裝有探雷設備或導航設備和各種切割、電磁、音響等掃雷具。艦艇多采用低磁或無磁材料建造,以增強防雷性能。

掃雷艦艇自20世紀初問世以來,在戰爭中得到廣泛使用。20世紀70年代以後,一些國家相繼研製出了玻璃鋼船體結構的掃雷艦艇、艇和掃雷具融為一體的遙控掃雷艇、氣墊掃雷艇等,大大提高了排掃高靈敏度水雷的安全性。

各國掃雷艦

中國台灣永豐級掃雷艦

“永豐”等4艦是向德國Abeking&Rasmussen公司所采購的“MWW50”型獵雷艦。

“永豐”與“永嘉”於1990年4月26日下水,10月11日交艦;“永定”與“永順”於1990年10月22日下水,1991年3月22日交艦。4艦同時於1991年7月12日在左營成軍,4艘本級艦與另4艘美製“永陽”級MSO遠洋掃雷艦合組236戰隊,隸屬於192艦隊(水雷艦隊)。

本級艦在采購時由於中國環境的特殊,是由中國石油公司以“多功能近岸船”的名義訂造的,所以4艦成軍後艦上都沒有武裝,塗裝也都是白底紅色條塊,還漆著“CPC OFFSHORE”的字樣,完全是民用船支的打扮;連艦上官兵都不能穿海軍製服。這種情況直到1995年合約保密期限過後才重新改以軍艦的灰色塗裝,並漆上編號,回複成軍艦的模樣。

本級艦船殼為木質外覆強化纖維樹脂,上層結構為鋁合金以符合掃雷艦艇低磁性的要求。

本級艦是台灣海軍最先進的掃獵雷艦艇,對反封鎖作戰是很重要的一項裝備。在獵雷設備方麵本級艦有法國湯鬆公司的TSM2022型聲納與IBISV型作戰係統,可有效搜索與辨認水雷的方位與種類;而新式獵雷艦最特別的裝備則是所謂的“企鵝”,也就是類似迷你潛艇的水中遙控除雷載具,它還分為以獵雷聲納偵測傳回資料的A1型及攜帶兩枚100公斤炸彈爆破除雷的B3型兩種。有了“企鵝”,獵雷艦就可以躲在安全距離外除雷而不會讓本身受到水雷的威脅。

由於零件供應與原製造“企鵝”的工廠互相爭奪維修零件供應合約,導致意外事件發生,由此影響對獵雷艦的維護。

1995年7月後,8具“企鵝”已損壞到隻剩一具可用,其餘兩具送回德國修理。由於一艘獵雷艦出動應有兩具“企鵝”方能執行勤務,故各艦功能大受影響。

該艦輕載排水量464.15噸,滿載558.3噸;長163.7米,寬32米,吃水8.5米;主機為兩部MTU 8V396 TB93型柴油機,雙軸推進,功率2180匹馬力;航速15節;艦炮:T75/20機炮一座;舷號1301永豐,1302永嘉,1303永定,1305永順。

俄羅斯瑪瑙級掃雷艦

俄羅斯瑪瑙級掃雷艦,俄羅斯現役海軍主力艦艇。水雷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武裝鬥爭中極為重要的武器,因此各種掃雷艦在未來海戰中仍將發揮巨大作用。

2006年5月26日,俄羅斯海軍第5代掃雷艦02688型“瑪瑙”級遠洋掃雷艦的首艦“紮哈林海軍中將”號在聖彼得堡市郊“中涅瓦”造船廠下水,開始進行國家試驗,明年初將到北方艦隊科拉區艦隊服役。

第五級遠洋掃雷艦“瑪瑙”級掃雷艦首艦,在外形上,“瑪瑙”級與第四代266M型遠洋掃雷艦極為相似,是在出口型266ME掃雷艦低磁鋼材料艦體基礎上改進而成。該艦長6lm、寬102m、平均吃水3m、排水量822t,動力裝置是兩台M503一B柴油機,總功率5000hp,航速16kn。

和以往不同,“瑪瑙”級兼具掃雷和獵雷功能,是俄海軍將來重點發展的一類多用途反水雷艦艇。在發展遠洋反水雷艦艇的同時,蘇聯也發展了沿海及近岸反水雷艦艇。

俄掃雷艦研製企業一直保持著較好的傳統,每種掃雷艦研製工程不僅有編號,還有代號,以及有紀念意義的正式名稱。代號通常以各種寶石名稱為主,先後有“綠寶石”、“剛玉”、“孔雀石”、“寶石”、“黃玉”、“紅寶石”、“藍寶石”等,新一代掃雷艦代號“瑪瑙”同樣也不例外,首艦名稱則是為了紀念蘇聯海軍副總參謀長兼作戰部長弗拉基米爾·紮哈林海軍中將。

俄海軍新型瑪瑙級第5代掃雷艦蘇聯在掃雷艦製造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此方向的研製活動急劇下降。

1994年新一代遠洋掃雷艦的設計工作被迫停止,研製單位西部設計局當時處於倒閉邊緣,1997年與“金剛石”中央海軍設計局合並後才避免了滅亡的命運,隨後開始自籌資金繼續從事02688型掃雷艦的研製工作,1998年盼來了國家訂單,開始恢複第5代掃雷艦的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