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小廟(修)(1 / 2)

第四章寒山寺外

寒山寺雖在姑蘇城外,但其地絕不偏僻,山頭不高,平日裏人來人往著實熱鬧,林海雖然是姑蘇人氏,但他少有出門,家裏並沒有什麼人給他講解,便一直以為這整個山頭就是一座寒山寺,沒想到這位徒景之徒公子居然愣是在如此繁華之地找出個冷清小廟來。

無匾無額,隻有三進,連住持帶小沙彌一共也就七八人。正堂供奉的隻有一尊佛像,不是現在佛如來,反而是過去佛燃燈,與外間寺廟都不相同。不過林海並不懂這些,在他看來,隻是一尊佛像罷了。

他煩惱的另有其事。

那日徒景之遇有難事,身邊剛巧沒了可用之人,眼見林海帶著四個小廝,看舉止用度是大家出身,同時眼神純淨,並非一般紈絝,加上已經戴冠,想是個能做主的人了,便起了利用之心。

林海被徒景之派人相邀,他畢竟涉世不深,三言兩語間便被人將身家打聽得一清二楚。徒景之知道他是安平侯府的人後,更加滿意。林氏的安平侯自開國封在姑蘇,若從爵位上說,姑蘇城裏再沒有蓋過林家的了,如果跋扈起來,在姑蘇便是橫著走也沒人說什麼,但林家向來便是低調做人,族中三四代都是幹領著侯爵俸祿,自初代安平侯之後既不出仕也從不上書言事,偏還子嗣不旺,家規又嚴謹,從不擾亂地方,低調得自己都差點把他們家給忘了……

徒景之隨之更加和顏悅色,打點起精神,刻意與林海結交。他本就形容甚美,閱曆之廣又不在朱軾之下,與林海對談,引得林海兩輩子的小心肝都顫了起來。

來到大夏兩年時間,林海的生活實在有些乏味。林謹知一直是嚴父的派頭,平日裏除了和朱軾忙著茶園,就是打點林家藏書樓和鋪子,並不曾和兒子談過心,楊氏是慈母,把兒子的身心健康看得比天都重,但她終究是個極為傳統的內宅婦人,和林海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可說,自家親戚又少,年節時見麵除了互相恭維和被老爹拿出來展示讀書成果外,也沒有什麼知心朋友。雖有朱先生的廣聞博識可以交流,但在林海看來,朱軾的性格實在太怪,他為了茶葉留在林家,其實隻是借口,實在是在家鄉也呆不下去的緣故。朱軾並不是個好相處的人,仿佛前世林海的博導一般,甘願為了科學奉獻終身,卻不曾注意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結果弄得自己諾大年紀還得帶著弟子幹些非常初級的調研……林謹知自己看不起腐儒,朱軾這樣的正好合他的胃口,兩人相交莫逆,林海卻隻是拿出當初在老師麵前的老實態度,哄著朱軾高興,好知道些外界事物罷了。

直到林海成了秀才,漸漸有了自己的交遊圈子,他性子和順,出身又好,以安平侯府的尊貴,卻肯折節下交,才算有了可以說話的朋友。隻是這些朋友多是林謹知口中的腐儒之後,大家在一起時,可以賞花弄月,可以吟詩作對,可以探討科舉,卻無法有更多的交流。

如今這位“徒兄”出現在林海的麵前,對林海而言,簡直可以稱得上驚豔了——無論是容姿還是談吐,都極合林海的胃口。說地理,兩人都對江河湖海了若指掌,說海事,兩人都對海外貿易有很好的印象……林海渾然不覺話題是被徒景之帶著走的,他隻覺得自己終於遇到了一個能真正交流的人,一個知音,一個可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