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好事近
景德二十五年三月十四,皇太子司徒遙大婚。太子妃是齊國公陳家的姑娘,乃是宮中吳貴妃和劉貴妃精挑細選出來,又得了景德帝的首肯的人選。
從司徒遙十四歲開始,吳貴妃就一直謀求讓太子成婚。本來景德帝身為太子的老爹,在太子的婚事上理應一言九鼎,不過他如今看著太子的所作所為少有合他心意的,便將挑選太子妃的事情全權交給宮裏兩個協理後宮的貴妃。而吳貴妃雖然是太子養母,卻因她終究不是皇後嫡母,太子妃的人選上就算有些發言權,也不能由她說了算,她這邊挑出些家世良好、朝中權貴的一一列出來,那廂劉貴妃又豈肯讓太子娶得好,平白得一股太子妃娘家的助力?於是兩人在太子妃人選上幾乎吵到要撕破臉的地步,還曾在景德帝麵前數次相互攻訐,惹得景德帝大怒道:“沒人可娶就不要娶了!”硬是又拖了一年。
最後還是吳貴妃看著景德帝對太子已經有些不滿,若隻想著在朝中權貴中挑門好親事以為助力而惹怒了陛下,再將婚事拖延下去,助力被人動了可是得不償失,還是趕緊讓太子大婚,然後入朝親自培養班底為好。
於是景德二十四年十月的時候,吳貴妃便在劉貴妃的殷勤建議下,兩人一起向景德帝提交了三個人選,皆是世家之女,卻是父兄都隻承祖蔭襲爵,就連姻親都沒有入朝為官超過五品的。景德帝看了之後,對兩位貴妃的賢良淑德深為滿意,便將三女姓名分別寫在三張紙上揉成團,隨意撿了一個出來。
第二日,便有旨意宣到齊國公陳翼家裏,言道他家小女兒秀外慧中,堪為太子良配。
從定下太子妃人選,到景德帝欽定的二十五年三月十四日的大婚日期,不單間隔時間短,中間還有個大年,就算是平常人家的婚事,也實在是太倉促了些。可聖命難違,於是各路人馬齊齊發動,把關注的眼神都投向了太子大婚上麵,倒是讓景德二十五年的春闈少了些掣肘和動作。
大夏立朝以來,各位皇帝都是成家之後方當的太子,景德帝更是登基之後方成婚的,還沒有過皇太子大婚的事情,於是此次司徒遙的婚禮便更受各方矚目,那些禮部的官員和翰林院的待詔對婚禮的各項章程大到納吉之禮要多少人出馬合適,小到太子妃所穿衣服上綴的大珠子要有幾顆,吵吵嚷嚷的十分熱鬧。
更兼有那腦子活絡的,以為陛下著急要太子大婚,那是看好太子,想讓太子早早入朝,便有幾個膽子大的,竟在二十四年的年底上書要求比照當初景德帝大婚的章程,隻在儀仗上各減一對,以體現皇太子“國之副君”的威儀!
司徒遙越大越老實,再不複小時還對父皇撒撒嬌的小孩模樣,在父皇麵前一味地俯首聽令,卻是轉過頭去,又總是忍不住那心頭的火氣,便漸漸有些皇太子的種種荒唐事傳到外朝乃至民間。他早就想借著大婚,好親自入朝做些事情,想著就算不能讓父皇對自己再像小時那般寵愛,至少也要有些自己勢力,好讓父皇動自己的時候多些顧慮,便在娶妻之事上謀劃過許久,他與吳貴妃本是一體的,吳貴妃給他挑的人選也是他心中所選,孰料他想的再好,景德帝輕飄飄一句話就拖上一年。這一年裏,那挑好的人選不但匆匆嫁了人,就連自己本想得的助力也因故辭官了!
這下太子更加老實,吳貴妃給他轉述最後定的齊國公家的姑娘時,他對未來的妻子已經沒有什麼期待了。如今陡然聽說朝中有人為自己出頭爭大婚的儀典,他初時尚喜,待知道上書內容後,隻覺得自己被這些所謂太子黨的人坑死了。
結果景德帝這次並沒有勃然大怒,卻反而將折子留中不發,隻是二十五年開年之後,命欽天監以先皇後托夢的名義,要求景德帝比照前朝皇太子儀典即可。
搬出了太子的親娘來,那些上躥下跳的太子黨立時熄了火,司徒遙知道了所謂“元後托夢”的鬼話,心中又悲又怒,就連各處速速完備儀典,比規定的時間提前修繕好東宮也沒能讓他高興起來。
以至於到了大婚之日,見到了長相平平的陳家小女,早經風月的司徒遙實在提不起精神去與她做出個恩愛模樣給父皇看。於是婚後沒過一月,皇太子不顧吳貴妃反對,硬是納了兩名側妃的事情,在景德二十五年的春天,乃是天京城裏世家權貴當中最為精彩的八卦傳聞了。